(15分)中学化学常见部分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如下表所示:
| 序号 |
元素 |
结构及性质 |
| ① |
A |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 |
| ② |
B |
B原子K、L、M层电子数之比是1:4:1 |
| ③ |
C |
C是活泼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常温下呈气态但化学性质稳定 |
| ④ |
D |
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
| ⑤ |
E |
通常情况下,E没有正化合价,A、C、F都能与E形成二种或二种以上化合物 |
| ⑥ |
F |
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 |
(1)①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某溶液中含A的低价离子而不含其高价离子的方法是
。
(2)B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3)①F与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区别X与Y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和N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与X、Y相等,则N的结构式为________。
(4)有人认为B、D的单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OH溶液中可以形成原电池,你认为是否可以,若可以,试写出负极的电极方程式(若认为不行可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25°C、101 kPa下,已知D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1 mol电子放热190.0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所给的元素,完成下列各小题
|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O |
| 2 |
C |
N |
O |
F |
Ne |
|||
| 3 |
Na |
Mg |
Al |
Si |
P |
S |
Cl |
|
| 4 |
K |
Ca |
Br |
(1)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金属性最
强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2)氖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N与O中,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5)铝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物。它其中的一个用途是作为铝热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N元素形成的一种氢化物的化学式是,俗话说“雷雨发庄稼”,请写出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内为混入的杂质)
| 物质 |
需加入的试剂 |
有关离子方程式 |
分离方法 |
| HNO3(HCl) |
|||
| CO(CO2) |
|||
| Cu(Zn) |
稀HCl |
过滤 |
|
| NaCl(Na2CO3) |
/ |
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500m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
答下列问题:
| 成分 |
质量(g) |
摩尔质量(g ·mol-1) |
| 蔗糖 |
25.00 |
342 |
| 硫酸钾 |
0.87 |
174 |
| 阿司匹林 |
0.17 |
180 |
| 高锰酸钾 |
0.316 |
158 |
| 硝酸银 |
0.02 |
170 |
(1)下列“鲜花保鲜剂”的成分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A.蔗糖 B.硫酸钾 C.高锰酸钾 D.硝酸银
(2)配制上述“鲜花保鲜剂”所需的仪器有:天平、烧杯、药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所缺仪器的名称)
(3)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配制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
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
C.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而未洗净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但未做任何处理
(4)“鲜花保鲜剂”中K+(阿司匹林中不含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1)在小烧杯中加入50ml沸水,滴入几滴饱和FeCl3溶液,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
①写出该方法制备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接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这种
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③向其中逐滴加入2mol/L的稀硫酸至过量,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事实不能用胶体的知识来解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某些含铝的化合物作净水剂 B.医学上的血液透析
如图,A、B、C、D、E各代表碳、铁、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一定条件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D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C:,
(3)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共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