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8分)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对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感君区区怀区区:诚挚 |
B.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
C.君既若见录 见:看见 |
D.阿母白媒人白:告诉 |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今且赴府河汉清且浅 |
B.君既若见录既而得某尸于井 |
C.不迎而自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汝可去应之徐徐更谓之 |
对下列各句“相”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还必相迎取 ②相见常日稀 ③仰头相向鸣 ④叶叶相交通
⑤不得便相许 ⑥黄泉下相见 ⑦蹑足相逢迎 ⑧及时相遣归
A.①②⑤⑦/③④⑥⑧ | B.①⑤⑦⑧/②③④⑥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D.①③④⑧/②⑤⑥⑦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刘兰芝对爱情忠贞的一组是( )
①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②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③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⑤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⑥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A.①④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⑥ | D.②⑤⑥ |
请用现代汉语述说划横线的句子的大意,加点词语的意思要落实。
①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的划线处断句。(限划8处)(4分)
后 生 才 锐 者 最 易 坏 若 有 之 父 兄 当 以 为 忧 不 可 以 为 喜 也 切 须 常 加 简 束 令 熟 读 经 子 训 以 宽 厚 恭 谨 勿 令 与 浮 薄 者 游 处。 如 此 十 许 年, 志 趣 自 成。(《放翁家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关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
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霸从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
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将军。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榇(chèn):棺材。②謥詷,人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祖募索得霸募:广泛征求 |
B.周得其罪,便收考竟考:拷打 |
C.当遣兵逆霸,霸与战于逢龙。逆:阻止 |
D.宁肯捐吾等邪捐:抛弃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祖之讨吕布也 蚓无爪牙之利 |
B.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
C.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于是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D.清定海岱,功莫大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4分)
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第一卷文言文中,臧霸堪称有勇有德之士。他的“勇”和“德”分别表现在哪些事实上?请简要概括。(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15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能语其要语:说出 |
B.赐以金帛,辞之辞:告辞 |
C.轼诣武卫营诣:到……去 |
D.卒全其城全:保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母许之否乎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B.①母程氏亲授以书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C.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②君既若见录 |
D.①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明臣之志。 |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其彭殇为妄作。
用斜线(/)给下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4处,2分)并翻译。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用斜线(/)给下面文段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5处)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