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沁园春 雪》,完成小题。(10分,每小题2分)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C.欲/与天公/试比高。 |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
下面各句中,揭示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
B.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结合语境,指出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B.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唐•杨巨源
诗家②清景③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④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②诗家:诗人。③清景:美景。④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诗中第二句哪两个字暗示了早春的“早”?
诗的三、四句写了阳春的绚丽景色,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7约客 赵师秀 (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下面对于本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
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 |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
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
选择该项的理由:
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临水的村庄、疏落的篱笆、▲等景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和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整首诗表现出的诗人的心情是▲。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妙在何处。(4分)
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