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8分)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解释划线词的含义(4分)
(1)闻女叹息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镜花黄___________________    (4)双兔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   
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

翻译句子(4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有哪些动词?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hào)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xī)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选自《宋史·杨时传》)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颐既觉(2)德望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
同学们,从杨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谈谈读过本文之后的感受。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八尺有余乃重岳阳楼
B.窥镜而自其辙
C.王之甚矣重岩叠嶂,隐天
D.皆于齐而往,暮而归

对下面的句子,按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1)朝服衣冠,窥镜(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忌不自信(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1)(3)(4) B.(3)(5)(6) C.(1)(4)(5) D.(2)(3)(6)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
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文言文阅读。(16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一食尽粟一石或:(2)才美不外见:
(3)且欲与常马不可得等:(4)求其能千里也安: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4分)

文言文阅读。
吴起待故人食①
昔吴起②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③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①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②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③俟(sì):等待
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人求故人()②故人来,与之食()
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军,非不可也( )
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小题。(共8分)
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③而止,皆曰:“此不下④九石,非王,其⑤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吕氏春秋》)
[注]①说:同“悦”。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关(wā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④不下:不少于。⑤其:副词。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⑴齐宣王(2)左右皆试
翻译句子。
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段结尾说:“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可悲在哪里?
②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