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
赵简子游于西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赵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吾尚可谓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对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①也。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卑;益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
(二)
叔向见韩宣子②,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注释】①六翮:指鸟翅上面的六根大羽茎。②韩宣子,名起,晋国大夫。栾武子,晋国上卿。桓子,是其儿子:怀子,是其孙子。郤昭子,晋国之卿,郤氏家族有五大夫三卿,是显贵之族。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飞不能为之益(自卑) B.之满把(增加)
C.而武之德 (依赖) D.怀子改桓之行(等到)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得贤士而与处焉求其能千里也
B.今士有足不来者环攻之而不胜
C.使越诸侯曹操比袁绍
D.吾以为能德矣真无马耶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
②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
舟人古乘让赵简子心服,叔向让韩宣子感激不尽,他们说理的方法和目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评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②,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③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二)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注】:①俭:荒年。②率物:为人表率 ③豁:抛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水俭(遇到) B.处之不(容易)
C.得补诸生(开始) D.畚土筑垣以居(亲自)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A.欲率物乘奔御风
B.勿我受任方州此独跛之故
C.家人怨且叹年九十
D.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伯乐不常有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②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殷仲堪与江天一虽身份不同,但同作为读书人,他们认为求学最重要的品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见乎王()②不远千里而寡人()
③愿其说()④今令臣玉炊桂()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苏秦

A.禽兽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
译文:
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节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
【注】①校越:主持越地的考试。②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宋元明人都用陵名来称呼已故的皇帝。③曲糵:指酒。④体格:体裁格调。⑤韩、曾:韩愈和曾巩。⑥骚坛:文坛。
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断句:文 长 每 见 则 葛 衣 乌 巾 纵 谈 天 下 事 胡 公 大 喜。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屡试辄()(2)会得白鹿,文长作表()
(3)公以是益之()(4)其体格时有卑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翻译: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蕙主持越地考试时发现了徐渭,并认为他是当时国家杰出的人才,但是此后徐渭屡次应试却均未能考中。
B.徐文长有才能谋略,好出奇计,谈论军事常常能抓住要害。
C.徐渭身体虚弱,但由于他曾游历齐、鲁、燕、赵各地,见识广博,胸有豪情,因此诗作中流露出王者气概。
D.徐渭诗文成就突出,应是有用之才,却不为当世所重用,作者很是同情和感叹。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课文《出师表》)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自枉屈 (2)遂许先帝以
(3)后倾覆 (4)不,则治臣之罪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若无兴德言何陋
C.不宜偏私,使内外法也渔人甚
D.亲贤臣,小人肉食者鄙,未能

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阅读《活板》,完成下面题目。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如钱唇厚此 B.则第二板已匠心
C.字平如坦荡如 D.止印三二本门庭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持火炀之()②则以纸之()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活板印刷时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