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小波对网络十分感兴趣。开始上网时,他注重浏览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时间,自从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谤惑和迷恋网络游戏以后,他无心学习。满脑子装的都是不良画面和刺激游戏。后采,他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再受网络不良信息和游戏的谤惑,节制上网时问,把主要精力又放在品德修养、文化学习等方面。
材料二:为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从2009年至今,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又开展了校园安全的教育、检查等相关活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1)特别关注:小波如果继续沉迷网络,可能会给他带来哪些负面影响?(2分)
(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把一些网瘾少年引上了不归路,请你为青少年戒除网瘾体几条合理化建议?
(3)爱的积累:运用七年级教材的有关知识,谈谈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深深的情、浓浓的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央视网2015年1月1日载,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候选人金旭,男,44岁。20年前,金旭为了救人不幸遭遇车祸,受伤致残。曾想过自杀的他,走出绝望后开办电脑培训班。因为体会过绝望的滋味,金旭对弱者充满同情。残疾人到电脑培训班学习,免费;贫困学生来学习,只收半价;有些贫困孩子连生活费都没着落,金旭就自己拿出钱来资助他们学习。每年过年过节,金旭都要掏出钱来,到那些贫困的残疾人家去慰问。每当从电视上看到有贫困孩子无钱上学,金旭就让学员们推着他找到那个孩子为他捐款。这些年,金旭向贫困学生和残疾人捐款捐物达到64万元。这些钱,都是他从一天一天教授电脑的收入中节省下来的。
(1)金旭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金旭对太多健康的躯体都是启示,请谈谈你打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向金旭学习。
为了使同学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八年级某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
(1)[我的困惑]首先同学们各自说出了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
小林:我有什么事都找爸爸妈妈帮忙,现在他们不太管我了,也不帮我检查作业、复习功课了,所以我的作业总是出错。
小梅:这段时间,我正为应该向怎样的同学学习而矛盾。因为我看到有的同学对待学习十分刻苦勤备,有的同学却显得轻松自如。
请帮他们出出主意。
(2)[我的经验]思想品德科代表小莉说:“我和小慧是好朋友,我爱好英语,小慧喜欢数学。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既相互竞争又互帮互助,两人曾被评为学校的‘学习标兵’和‘友谊明星’。”
小莉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道理?
(3)[我思我悟]最后,班主任老师说:“功夫在诗外。除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外,影响我们学习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请你说说“诗外的功夫”还有哪些?
【记录生活思考成长】
春、夏、秋、冬,四季在转换,学习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就这样我们已走完了初一生活。翻开我的成长日记,往事历历在目。下面是某校初二学生的两篇日记,请你根据要求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3月9日星期二晴
(1)下午放学后,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几个社会青年围住我,推搡叫骂着向我“借钱”
我会:
理由是:
3月25日星期三多云
最近,我发现班内个别同学有吸烟和看暴力、色情小说的现象。
(2)作为同学,我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危害是:
可以这样拒绝:
某校七年级(2)班的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这一内容时,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课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免书本费的情况下仍有初中生辍学流失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初中生辍学不是因为家里贫穷而是由于家长的不支持。一些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看问题也只顾眼前利益而抛开了长远利益。他们认为孩子上学就是在乱扔钱,而且好处也得不到,还不如回家做生意或外出打打工,可以赚些钱。
(1)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家长不让孩子接受教育为什么是不对的。(4分)
课题小组通过调查发现,班级中不会学习的情况比较突出。为此,他们在黑板报“学会学习”一栏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学习不只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以上三句观点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学习方式? (3分)
(3)这些学习方式对我们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何意义?(至少答出3点,共5分)
据《东方今报》报道,11月14日中午12时许,河南省某校分校的学生大俊,到校园超市买些日常用品,在超市门前碰见了他的初中老同学,莉莉(化名)。看她拿着一兜苹果,就开玩笑说能不能给一个,她顺手拿起一个递给大俊,还没有来得及说谢谢,突然跑过来两个学校政教处的老师,问他们在干什么,问完又跑开了。半个小时后,大俊就接到了学校政教处的通知:让他去办公室……下午,大俊和莉莉就被双双开除,理由是“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
(1)针对报道中的:大俊和李林被双双开除,理由是“发生男女不正常交往”。你认为这种学校的认识对吗,为什么?(8)
(2)假如让你驳斥河南省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分校政教处的做法,你会运用教材中的哪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