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 (      )   
A.控制变量法   B. 假设法    C. 理想实验法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3)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打出一条纸带,他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 =" _________" m/s2,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C=_________m/s。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已知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 V,内阻约为1 Ω;电压表(0-3 V,3 kΩ)、电流表(0-0.6A,1.0 Ω)、
滑动变阻器有R1(10 Ω,2 A)和R2(100 Ω,0.1 A)各一只.

①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R1”或“R2”)。
②在实验中测得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得到如图乙所示的UI图线,
由乙图可较准确地求出该电源电动势EV;内阻,r=Ω。

(1)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

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如图甲、乙所示是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测量工件长度时的情形。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___mm。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__mm。

(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选用图甲所示的各种装置图,以下操作合理的是(  )。


A.选用装置1研究平抛物体竖直分运动,应该用眼睛看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
D.选用装置2时,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所显示的平抛轨迹,竖直管上端A一定要低于水面
C.选用装置3时,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轨迹,每次不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
D.除上述装置外,也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的每秒十几帧至几十帧的照片,获得平抛轨迹
(2)如图乙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格的边长均为5 cm,如果g取10 m/s2,求:①闪光频率是(   )Hz;


②小球运动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m/s;
③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是 ()m/s。

某同学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实验时在白纸上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________m/s。(g=9.8m/s2)

某同学利用一立方体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①.用精度是0.01 mm的螺旋测微器对物体边长进行测量,图中的螺旋测微器读数为5.620 mm,请在刻度线旁边的方框内标出相应的数值以符合给出的读数.固定刻度为,下面可动刻度为,上面可动刻度为
立方体的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求:

②.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从起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ΔEP =_____ 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k =_________________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ΔEp也一定略大于ΔEk,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