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 + 6HCHO = 3H++ 6H2O + (CH2)6N4H+
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如下实验:
[滴定时,1 mol (CH2)6N4H+与1 mol H+相当]
步骤Ⅰ:称取样品1.500 g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步骤Ⅳ:实验数据记录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 mol/L>
滴定次数 |
待测液的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25.00 |
1.02 |
21.03 |
2 |
25.00 |
2.00 |
21.99 |
3 |
25.00 |
0.20 |
20.20 |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填空:
(1)滴定操作时,眼睛应观察
(2)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配制样品溶液及滴定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滴定管外,还有 (填仪器名称)
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丁烷的催化裂解可按下列两种方式进行:C4H10 →C2H6 + C2H4;C4H10 → CH4 + C3H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丁烷裂解气中CH4和 C2H6的比例关系,设计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注: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后面的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①给D、G装置加热;②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③排尽装置中的空气。这三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简要说明排空气和证明空气已排尽的方法。
(2)为了调控实验过程中丁烷的气流速度,设置了B装置,操作时应观察来实现实验的要求。
(3)若对E装置中的混合物再按以下流程实验:分离操作I和II的操作名称分别是:I,II。
(4)假设丁烷完全裂解,且流经各装置中的气体均完全反应,为测定丁烷裂解产物中n(CH4):n(C2H6)的值,本实验中应该准确获取的数据应有(选填下列数据序号)。
① C装置增加的质量② E装置增加的质量③ F装置增加的质量④ G装置增加的质量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①制取乙烯的实验结束后,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②石油的蒸馏实验中,温度计应插入蒸馏烧瓶中液面以下。
③验证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可向溴乙烷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看是否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④除去苯中所混有的苯酚,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弃去下层即可。
⑤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无水乙醇
⑥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不会产生银镜现象。
⑦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淀粉尚未水解。
⑧向鸡蛋白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产生,再加入水,沉淀又可溶解。
A—H代表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A+B→C+D+E②C+F→G+H③H+D+E→B
(1)若C、D是两种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且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F为淡黄色粉末,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当有1molF参与反应②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反应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将气体D通人BaCl2溶液中,未见浑浊,如果要使溶液变浑浊,再向溶液中通人的气体可以是
(填2种)。
(2)若B为黄绿色气体,F为红棕色气体,反应③的部分产物已略去。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是;2molG与lmolB化合生成2mol新物质,该物质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
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现对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进行测定。
Ⅰ.查阅资料:资料表明: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含量进行测定。
Ⅱ.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2)实验试剂:水、试剂X的溶液等
(3)实验过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操作(1)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②.操作(2)的名称为:。
③.通过计算判断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
_______ (填“符合”或“不符合”)
④.计算实验操作(1)所得溶液为50 mL,则溶液A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第③④问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某教师在课堂上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浓硫酸与铜是否发生反应,并探讨反应所产生气体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试管乙中发生的 现象说明了铜和浓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该现象还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具有 性。
(2)写出试管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3)试管乙口部浸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此防范措施也说明产生的气体是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气体, (填“有”或“无”)毒性。
(4)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酸雨pH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酸雨的成分,该同学取某一时段的这种雨水V L,加入0.5 mol/L的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恰好消耗40.00 mL Ba(OH)2溶液。请计算:
①该雨水中共溶解SO2的体积是 mL(标准状况)。
②若生成沉淀物的质量为4.50 g,则沉淀物的组成为 (填写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