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①。”
【注释】:①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子不敏( ) ②官大者,主恶之( )请用原文回答,孙叔敖用什么方法可免遭“三患”。
狐丘丈人为什么说”三利必有三患”?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 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虽有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
③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
④故曰:教学相 长也
⑤非问无以 广识
⑥理明矣,而 或不达于事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学必好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学半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论述了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
【乙】文: 。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说,游说。③养:供养之地。④未之以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蹴尔而与之生(用脚踢) B.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C.孔子见齐景公(召见,接见) D.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听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万钟于我何加焉/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行道之人弗受/辍耕之垄上
D.乡为身死而不受/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
B.【乙】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齐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他认为“无功不受禄”。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②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偏爱)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 D.今日是也。(这样)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阅读下面两篇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②锸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②徙知徐州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盖竹柏影也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4)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姑待之 |
辍耕之垄上 |
B.至原十日而不下 |
温故而知新 |
C.遂与大夫期十日 |
与人期行 |
D.原人闻曰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从短文内容看,晋文公攻原的最终结果怎样?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