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递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昔②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③声韵④.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⑤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⑥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⑦.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⑧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自悲矣。
(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宿昔:以前。③谙识:熟识。④声韵:赋诗的声韵格律。⑤课: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⑥遑(huáng):闲暇,空闲。⑦胝(zhī):老茧。⑧瞀(mào)然:眼睛昏花的样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援疑质理 |
援 |
|
②腰白玉之环 |
腰 |
|
③及五六岁 |
及 |
|
④间又课诗 |
间 |
|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皆以美于徐公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咨臣以当世之事
C.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欲有求于我也
D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仆虽口不能言,心已默识。
(4)①甲文中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豪华生活?
②乙文中“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5)甲、乙两文都写了作者的求学经历,体现了他们哪种共同品质?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 性行 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 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倾 颓(tū) |
B. |
裨补 阙漏(quē) |
C. |
为博士 邪(xié) |
D. |
遂拜蒙母(zhú) |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 行阵和睦
②性 行淑均
行:
A. |
行走 |
B. |
品行 |
C. |
路程 |
D. |
行列 |
① 当涂掌事
②但 当涉猎
当:
A. |
应 |
B. |
承受 |
C. |
掌管 |
D. |
相称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读史可以明智",请从两篇选文中分别找出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B. |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翼若垂天之云 |
C. |
是日更定矣╲是 谓大同 |
D. |
怒而飞╲一 怒而诸侯惧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先帝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 |
B. |
使 老有所终╲ 女有归(词类活用) |
C. |
选贤 与能╲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通假) |
D. |
南冥 者,天池 也╲天下 为公(表判断) |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 |
B. |
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
C. |
甲文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高飞的大鹏、浮游的尘埃,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乙文中孔子阐述了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D. |
在写法上,甲乙两文都大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其中甲文极富想象力,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瑰丽,行文汪洋恣肆。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 ① 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 ② 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③清静亡为
④虽富贵不事也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3)【甲】文末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试结合【乙】文分析其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
(4)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贵州通志(节选) ①
贵州,山川形胜,则复岭密箐 ②,迅流急湍,非有平原广泽之沃衍 ③也。虽僻在西南一隅,然东楚、西滇、南粤、北蜀,不与外夷接壤,因居然腹里之地也。前代皆羁縻 ④勿绝,至明始置郡县。大约山势峭削,少平原广野之观,水流急湍,无舟楫灌注之利。师旅官吏之经费,多仰给于邻境,然大定、南笼扼云南之咽喉,铜仁、思州踞湖南之腰膂,思南,遵义为四川之辅车 ⑤,都匀、黎平处粤西 ⑥之肘腋,少有不靖 ⑦,不免有震邻之虞 ⑧,则物力虽瘠薄,而形势固居要害矣。
自有明隆庆时,易程番府为贵阳,遂为省会之首郡。南南笼,西安顺,北遵义,东连平越、都匀,地处十三郡之中。而贵山北峙,南明东环,灵秀亦甲于诸郡。
【注释】①选自《乾隆贵州通志》,志,是一种史书。②箐qìng:山间的大竹林。③衍:平坦之地。④羁縻mí:古代朝廷对地方的笼络控制。⑤辅车:辅为颊骨,车为牙床。⑥粤西:即广西。⑦靖:安宁。⑧虞:忧患。
(1)选文中,大定、南笼、思州、平越均为古代地名。请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示意图、中ABCD四个位置,思州最可能在
注:图片仅为示意图,不是当时的实际地图。
A.A
B.B
C.C
D.D
(2)请摘录选文中概述贵州地理位置优势的两处文句。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则复岭密箐 |
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B.前代皆再羁縻勿绝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
C.易程番府为贵阳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 |
D.地处十三郡之中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纪昀《河中石兽》) |
文言文阅读。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况守 ①时,府治 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 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 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 ⑤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 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选自《智囊》,有删改)
【注释】①况守: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况钟时任苏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行恶劣;不道德 |
B.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功效 |
C. |
文卷悉烬 悉:全,都 |
D. |
喝使归舍 舍:房舍,住宅 |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
B. |
以伤先帝之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C. |
所以威行而无怨/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
D. |
于是不可及矣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 |
B. |
【乙】文况钟"威行而无怨"的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担火灾罪责。 |
C. |
【甲】文诸葛亮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跟先帝的患难与共的历程,是想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
D.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甲】文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描述上相比于【乙】文更加具体生动。 |
(4)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5)【甲】【乙】两文都体现了责任担当意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担负起自己肩上的重任?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