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① 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奉继母益至( ) ②一出其力( )
③鲜能过也( ) ④帝然之(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巩导之于欧阳修
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 B.太医以王命聚之 |
C.嘱余作文以记之 |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结合选文说说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2—16题。(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会天大雨 |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C.援谓之曰 |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发闾左適戍渔阳,……。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分)
第一件事:第二件事:陈胜和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父季真,位①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②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③,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④童仆,俟⑤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⑥。由是⑦声誉甚盛⑧,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注】①位:官职。下文“中书侍郎”“钜鹿太守”均为官职名。②耽:迷恋,沉溺。③疾:疾病。④驱逐:赶走。⑤俟:等,等到。⑥由是:因此。⑦甚盛:很大。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好学耽书()②父母恐其成疾()
③为家人所觉()④由是声誉甚盛()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禁之不能止
A.是吾剑之所从坠 | B.故时有物外之趣 |
C.至之市 | D.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内外亲属呼为 “圣小儿”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莹这个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文主要叙写了祖莹的哪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4 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心之所向( )②项为之强( )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④盖一癞蛤蟆也(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例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A.拔山倒树而来 | 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
C.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 D.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果 如 鹤 唳 云 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译文:
⑵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译文:概述文中的“趣事”。(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⑤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⑥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书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亲戚:泛指内外亲属。⑥坐:因事入罪。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胤之母周氏卒 ( )②闻者咸叹异之( )
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④云是王家所得(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亲而不党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 B.而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 D.默而识之(《〈论语〉八则》)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遗 财 百 余 万 应 归 孝 绪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2分)
译文:
⑵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2分)
译文: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阅读文言语段《承宫樵薪苦学》,完成后面的题。
承宫①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②因忘其猪而听经
③见而欲笞之④乃止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而欲笞之
A.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 B.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
C.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 D.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因忘其猪而听经翻译下列句子。
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