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 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奉继母益(        )           ②出其力(       )
能过也(       )              ④帝之(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巩导之于欧阳修

A.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太医以王命聚之
C.嘱余作文以记之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结合选文说说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共13分)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节选自《活板》)
(乙)
(明清)板印 之盛, 莫盛于今矣。海内资之, 粗者多而精者亦不乏。吴会、金陵擅刻文献, 刻本至多, 巨帙类书, 咸荟萃焉。近吴中官刻几汗牛。(节选自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古籍,有删改)
注释:①板印:雕版印刷。②吴会:地名,今天浙江绍兴。③金陵:地名,今南京。④巨帙:大部头书籍。⑤类书: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⑥吴中:地名,今江苏苏州南部。⑦官刻:官刻本,指古代中央以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出资或主办的出版的书籍。⑧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这里指书籍极多。
(丙)
印刷作坊或个人要制备一副活字,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如清代翟金生为了复活“传世不久即告失传”的泥活字,竭尽全家资财,费时三十年,才制成坚硬如骨的五种规格的胶泥活字10 万余个。而一部书所需的雕版通常几个月就可以制好并投入印刷。另外,雕版使用整块的印版,在印刷过程里不易变形走样,印本品质比较稳定,有不少的精品流传于世。民间素有“一页宋版书,一两黄金”的说法,历代藏书家都以拥有宋版书为荣。而活字印刷,要用粘药来固版,在印刷过程中容易松动走位,影响印品质量。再次,活板的检字、印后拆版归位,都是比较繁琐的工作,这对工匠的文化水平要求比较高。雕版印刷对刻版工匠,首位的要求不是读书识字,而是刀法技艺。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与药相粘兼:
(2)用再火令药熔讫:
(3)粗者多而精者亦不乏:
(4)荟萃焉咸: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莫盛于今矣
根据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容,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用丙文的内容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肉食者,未能远谋。鄙:
(2)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狱: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一文,在赏析时,有人认为鲁庄公“鄙”,也有人认为鲁庄公“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后面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记六一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每有意会:体会,领会
B. 饮辄尽造:酿造
C.在必醉期:期望
D.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姓字安陵君许寡人
B.因以号焉不足外人道也
C.既醉退濯清涟不妖
D.黔娄妻有言能以径寸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鸟大集。使(刺史)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群鸟争来 ②其后如此
翻译下面的句子。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