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语段《承宫樵薪苦学》,完成后面的题。
承宫①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②因忘其猪而听经
③见而欲笞之 ④乃止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而欲笞之
A.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 B.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
C.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 D.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因 忘 其 猪 而 听 经翻译下列句子。
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 ①芸:作者的妻子陈芸。②盍:何不。
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觅 螳 螂 蝉 蝶 之 属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项为之强②觅螳螂蝉蝶之属下面各项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藐小之物②盍仿而效之 |
B.①必细察其纹理②整其足 |
C.①徐喷以烟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D.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甲乙两段文字共同展现了沈复怎样的特点?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⑩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zhēnɡ):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⑴水尤清洌()⑵不可具状()
⑶佁然不动()⑷被鹤氅()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公退之暇 |
B.其岸势犬牙差互待其酒力醒 |
C.潭西南而望野芳发而幽香 |
D.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⑶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文段理解。
(1)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甲文第二段。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字依次填写在田字格内,4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lín。你不要总希jì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nǐng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dì。(节选自毕淑敏《提醒幸福》)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
B.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
C.属引凄异:接连不断 |
D.哀转久绝:与世隔绝 |
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按要求填空。
明末清初的张岱曾说:“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作为山水游记文学的巨擘,郦道元确实是写景高手。寥寥几笔,突出了山峡的山、的特点(自己用四字短语概括);写水,先用“、”写夏水的盛大(用原文的四字短语填空),又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江水的湍急。山是水的伏笔,水是山的呼应,山水相得益彰,真是天地大书中一幅绝美的插图。文章结尾引用渔人的歌谣有什么作用?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江革①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柔之②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③,与弟江观同生④,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⑤,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⑥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谢朓⑦尝宿卫⑧,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节选自《梁书·江革传》)
【注释】①江革:人名 。 ②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③父艰:父亲去世。④同生:
孪生兄弟。⑤训勖:督促、勉励。⑥服阕:服孝期满。
⑦谢朓:南朝宋著名诗人。⑧宿卫:值夜班。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 B.六岁便属文(写) |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 D.少孤贫(孤独)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泯然众人矣尘气莽莽然 |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为其名 |
C.与革充卧具而去待君久不至,已去 | D.乃脱所著襦去后乃至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十六丧母,以孝闻。江革和方仲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