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木兰诗》节选,完成小题。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②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 (    )             ②当户理红妆(     )
①处画线句意在表达什么?
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②处画线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比较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

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D.无案牍之劳形

.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2分)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寻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指出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残年余力/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告之于帝/录毕,走送之
C.其如土石何?/门人弟子填其室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蔓不枝 蔓: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而: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 (4)结庐在人境 庐: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水陆草术之花,可爱者甚蕃。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能印证“背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甲】文和【乙】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请作简要概述。(5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第11题。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俄有老父至( )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6—10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  蔽林间窥之       C  稍近益狎
  遮天蔽日          受益匪浅
B  驴不胜怒'        D  计之曰
  喜不自胜          不计其数
【答】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止此耳”一句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以生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动作和心理,请选择一处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全文后,你想给“黔之驴”怎样的忠告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