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用满偏电流为1mA, 内阻为100Ω的表头,设计了一个多量程多用电表。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甲,表盘如图乙。电流表的量程分别为10mA和250mA,电压表的量程分别为10V和250V,测电阻档分别为×10Ω和×100Ω。则:
(1)多用电表功能选择开关s分别与“1”、“5”相接时,“1”对应的测量量和量程是:________,“5” 对应的测量量和量程是:________.
(2)若E1=1.5V,内阻不计.要使该多用电表功能选择开关s接“3”时测电阻的倍率为“×10Ω”,其中R3=_______Ω.
(3)若多用电表功能选择开关s分别接“2”、“3”、“6”时表头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表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球做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周期T="0." 1 s,小球相邻位置间距(由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为 OA=6.51cm,AB = 5.59cm, BC="4.70" cm, CD =" 3.80" cm,DE =" 2.89" cm,EF =" 2.00" cm.

小球在位置 A时速度大小 vA = _____ m/s,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 ______m/s2. (保留3位有效数字)。

如右图所示为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半圆形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在一半圆形玻璃砖外面插上P1、P2、P3、P4四枚大头针时,P3、P4恰可挡住P1、P2所成的像,关于该实验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B.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C.入射角θ适当大些,可以提高准确度
D.P1、P2的间距,入射角的大小均与实验的准确度无关

(2)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另一同学将大头针插在P1’和P2’位置时,沿着P3、P4的方向看不到大头针的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摆线长为l,摆球直径为d,然后用秒表测得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则:

(1)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符号表示)
(2)若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下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mm。单摆在竖直面内摆动,用秒表测出单摆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如图,则t=_______s,单摆的周期为_______s。
(3)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A.测量摆长的方法:用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摆球间细线的长
B.测量周期时,从小球到达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测出摆球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C.适当加长摆线
D.为了便于计时观察,单摆的摆角应尽量大些

某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W∝v,②W∝v2,③W∝……。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



20090227

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示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


(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理由是什么?

(2)让小球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释入,测出物体从初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小球每次通过速度传感器Q的速度v1、v2、v3、v4……,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 – v图象。根据绘制出的L – v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
A.L – v2图象 B.图象 C.图象 D.图象
(3)本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

某同学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ABCD为竖直平板,E、F两处固定了摩擦不计的轻质滑轮,滑轮的轴保持水平,所用绳子的质量可不计。第一次实验中,当装置平衡时,绳子的结点在O处,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第二次实验时,仅把右侧滑轮的位置移动到图中的G点,待稳定后,∠EOF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绳子结点O的位置将

A.竖直向下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沿EO方向移动 D.沿FO方向移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