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余      (2) 走送     (3) 礼愈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者在学习上遇到的矛盾是什么? 他是如何解决的?
从选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2)                    (3)                   
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乙】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枰(pí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怀远:人名。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日更定矣 是:________

毳衣炉火 拥:________

③ 僧澄波善 弈:________

④ 又有杖声从云中来者 曳:________

(2)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不 图 观 瀑 之 娱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4)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5)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池记

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苟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注释】①曾巩: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②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书圣”。③荀伯子:南朝宋人。④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人称“草圣”。⑤极:至,达。⑥徜徉肆恣:尽情游览。⑦休:停留。⑧章:通“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B.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C.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D.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羲之之书晚乃 陈康肃公射(《卖油翁》)

B.

此为故迹 真无马邪(《马说》)

C.

“晋王右军墨池” 乃丹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D.

则学岂可以少哉 汝心之,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4) 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对你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

阅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皆良实 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B.

罚臧否 陟:赞扬

C.

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D.

危急存亡之 秋:时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先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接着陈述不利处境,最后提出三条建议。

B.

诸葛亮以先帝叹惜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劝谏刘禅赏罚分明。

C.

选段语言华丽,言辞间充满殷切期望,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D.

选段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中,表达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4)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阅读《出师表》选段与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诸葛亮、文天祥、欧阳修的选择。

【阅读链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注释】①后事,身后之事。这里指老皇帝死后王位继承之事。②谓如公者,(宋仁宗)说像先生这样的人才。③指顾:手指目盼,比喻行动迅速。④千载而一时:千载难逢的大事,一下子就得以决断了。⑤不居而去:不以有功自居,而是请求退职而去。⑥山处进退: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⑦庶乎:大概,几乎。⑧异物:肉体、尸体。⑨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⑩颍水:颍河,源头在登封县境内的颍谷。

尺牍之致

与袁六休

[明]汤显祖

出关数日作恶念。与君家兄弟五六人,相视而笑,恍若云天。一路待君不至,知君已治吴。吴如何而治?瞿洞观相过,应与深谭。

(选自《玉茗堂尺牍》)

与汤义仍书

[明]袁宏道

作吴令,备诸苦趣,不知遂昌仙令,趣复云何?俗语云:“鹄般白,鸦般黑。”由此推之,当不免矣。

人生几日耳!长林丰草,何所不适,而自苦若是。每看陶潜,非不欲官者,非不丑贫者。但欲官之心,不胜其好适之心;丑贫之心,不胜其厌劳之心,故竟“归去来兮”,宁乞食而不悔耳。

弟观古往今来,唯有讨便宜人,是第一种人,故漆园首以《逍遥》名篇。鹏唯大,故垂天之翼,人不得而笼致之。若其可笼,必鹅鸭鸡犬之类,与夫负重致远之牛马耳,何也?为人用也。然则大人终无用哉?五石之瓠,浮游于江海;参天之树,逍遥乎广莫之野;大人之用,亦若此而已矣。且《易》不以龙配大人乎?龙何物也?飞则九天,潜则九地,而人岂得而用之?由此观之,大人之不为人用久矣。对大人言,则小人也。弟小人也,人之奔走驱逐我,固分,又何厌焉?下笔及此,近况可知。知已教我!

(选自《袁中郎尺牍》)

【注释】①袁六休;即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②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③瞿洞观:人名。④仙令:对县令的雅称。⑤漆园:指庄周。⑥固分:本来如此。

文字•推知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应与深谭

查阅词典法:

①延伸,延及。②扩展,扩大。③同“谈”,谈论。

①_________

长林丰草

课内迁移法

②_________

又何厌焉

语境推断法

③_________

文章·推新

(2)袁宏道在信中称汤显祖为“知己”,汤显祖也视袁宏道为“知己”吗?请结合《与袁六休》一文加以分析。

文学·推想

(3) 文中画线句中的“鹏”,有的版本写成“雕”,你认为写成“雕”可以吗?请结合语境阐述理由。

文化·推求

(4)尺牍渐行渐远,却弥足珍贵。小组成员阅读两则尺牍后拟写了一篇读后感,请你帮他补全空缺的内容。

尺牍者,代言之书也。而言为心声,对人言必发自肺腑也。汤义仍问“________”,袁中郎言“作吴令,备诸苦趣”,皆诚挚之语也。

凡尺牍之道、婉曲详尽,惟以与朋友,同为尺牍,然汤、袁大异其趣。《__________》奔腾似万丈倾泻之瀑布,而《_______________》深沉如千里绵长之涓流。尺牍多而千言,约而数语,真情时时流诸字里行间,正可谓_____________(用四字短语总结)。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居竹轩

元 倪瓒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1)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侵”“覆”两字的妙处。

(2)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屋主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