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网络写作与国家文化战略
马 季
目前,中国网民已接近4亿人口,在线阅读人群和宽带拥有量均占世界第一位。2004年博客出现之后,网络写作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内容,在网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无法确切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文学网站签约作者的人数已突破百万,约5000万读者通过网络、手机和手持阅读器阅读文学作品。值得重视的是,民众对文学的关注程度不亚于影视及其他艺术门类,其广泛性超越上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时代。这一现象说明,网络写作的影响力已经由文学而进入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毫无疑问,调整国家文化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正摆在我们面前。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文化格局悄悄发生了变化,各具特色的东亚三国崭露头角,日本动漫产业全球领先,韩国电脑游戏迅速崛起,中国以举世无双的网络文学震惊世人。但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日本还是韩国,都及时抓住了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尤其是日本,2003年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日本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开展“漫画外交”,不仅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而且还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来培养,在政策、资金和组织上都给予极大帮助。这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现象。
当然,网络文学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的发展尚未进入产业化的高峰时期,也正因此,需要我们对它的未来做一个远景规划。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精神,那么,网络写作到底在哪些方面体现出这一全民文化新姿态的呢?
互联网在传统的文学艺术与真实的世界之间构建起一个仿真的世界,它既大大地满足了人们企图通过想象扩展自己现实世界的欲望,又以其比传统传媒艺术更加可感的特性,满足了人们潜意识中“梦想成真”的意愿。这无疑是时代特征的最新体现。而网络小说创作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历史架空类、玄幻科幻类、都市青春类、官场职场类、游戏竞技类、灵异惊悚类、新军事类和新武侠类等。事实上,网络类型小说作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将有可能以“转换表达方式”推动文学表现形式创新机制的产生,进而丰富当代中国文学谱系。
由于网络写作者的身份千差万别,因而实现了真正的多样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络写作与以往的体制外写作,在书写方式和人群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依靠网络写作生存的网络职业写作者队伍已经超过了各地作协的专业作家队伍。网络写作的速度和产量是惊人的,写作者依靠文学网站的运作,获得不菲的收入,无论怎么讲,这都是时代进步的结果。百万业余写作者不断耕耘、相互切磋,在传播文化和推进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能量。
网络写作实现了文学的多元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辉煌的中国诗歌逐渐退出了文学的中心舞台,对于一个诗歌大国来讲,这或多或少让人惋惜和感叹。然而,网络诗歌的发展扭转了这一局面。据调查,相对于其他网络写作,网络诗歌的写作人群分布最广、年龄差距最大、作者数量最多,网络上每年产生大约20万首诗歌作品,诗歌网站、论坛和博客超过1万家,每年的出版物有近百种。在国学热的推动下,网络古体诗词写作也出现全新局面,其发展态势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时期。
网络作品目前已经成为新兴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就目前来看,网络文学在线阅读的收费模式已经初步建成,作品的影视、舞台剧改编和游戏改编方兴未艾。由于网络文学的版权维护未能有效解决,流失比较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有序发展,具有百亿规模的行业目前每年产值只有1亿5千万,可见其潜能巨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2月1日下列对“网络写作”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写作的作者队伍极其庞大,身份千差万别,写作因此实现了真正的多样化。 |
B.网络写作的速度和产量是惊人的,写作者依靠文学网站的运作,都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
C.网络写作的影响巨大,已经进入了更广泛的社会领域,文学已经不是其主要阵地。 |
D.网络写作实现了文学的多元发展,网络作品已经成为新兴文化产业链最后的重要环节。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网络的写作者与阅读者数量都非常大,这是发展中国网络产业文化极为有利的条件。 |
B.日本的成功经验值得效仿,我国将把网络文学作为重要的出口产业和独立的文化来培养。 |
C.网络文学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精神,在不少方面都体现了全民文化的新姿态。 |
D.曾经辉煌的中国诗歌曾一度逐渐衰落,如今网络诗歌的发展扭转了这一局面。 |
下列依据文章信息进行的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小说创作形式多样,它将作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为丰富当代中国的文学谱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
B.网络文学受人推荐的重要原因,是它创造的虚拟世界能消解来自现实世界的压力,并满足人们潜意识中“梦想成真”的愿望。 |
C.如果不能抓住眼下网络文学发展的大好机遇,适时调整文化战略,我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势必会受到来自外国文化的冲击与挤压。 |
D.网络文学产业化在我国其实早已形成,只因为在版权维护问题上存在诸多漏洞,致使产业发展陷入无序状态,经济效益也不如人意。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神经义肢
亚曼达•基思一走进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附近的幼儿园,就被许多四五岁的孩童团团围住。“嗨,小朋友,我的宝贝们今天好吗?”她一边说着,一边拍拍他们的肩,抚摸他们的头发。身形修长又充满活力的她经营这家幼儿园快20年了。她蹲下身子和一位小女孩说话,并把手摆在膝盖上。
“机器手臂!”有好几位小朋友大叫。
“还记得我是怎么跟你们握手的吗?”基思一面说,一面伸长手臂,并转动她的手腕。
有个男孩迟疑地伸出手来摸她的指头。他所碰触的是向内微弯的肉色塑料手指,底下有三个马达,一付金属骨架,以及精密的电子网络。组件的顶端有一个肉色的塑料杯包覆着残肢,约在基思二头肌一半的位置。她在2006年的一场车祸中失去了手臂,而这残缺的部分几乎就是她所仅剩的手臂。几乎是全部,但不全然。在她大脑的意识层底下存有那条手臂的完整影像——一个幻影。当基思想弯曲手肘时,这个幻影就会移动。脉冲从她的脑部传下来,被肉色杯子里的电极感应器所接收,并转换成信号来带动马达,使人工手肘得以弯曲。“我并没有刻意想做出这个动作,只是移动我的手肘而已。”40岁的她说道。她用过这种标准款,也用过更具实验性、且操控力更佳的手臂。“在发生车祸后,我觉得很失落,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要对我这么残忍。近来我却一直很振奋,因为他们不断地改良手臂。有朝一日,我就能用它来触摸东西,并在小朋友唱歌的时候也一起跟着拍手。”
基思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即使肉体组织受损或丧失,但过去控制它的神经和脑部组织仍在继续运作。靠着细微的电极和高超的外科手术,医生开始把人体受损的组织连结到摄影机、麦克风以及马达之类的装置上。如此一来,失明的人就能看见,失聪的人就能听到,而亚曼达•基思也能折好衬衫。 -
他们所用的机械被称为神经义肢,或是仿生装置——科学家比较习惯这种被科幻作家广为采用的讲法。1992年,艾瑞克•施伦普因在游泳池跳水而弄断颈骨,此后他就四肢瘫痪,如今他的皮下有个电子装置可以让他移动手指来握住叉子。在连结视神经的微型摄影机帮助下,乔安•刘易斯这位失明女子得以见到树的形状。塔米•坎尼则可以跟她18个月大的儿子说话,而且他也能回答,因为这位天生失聪的男孩耳朵里有22个电极,它们会把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转换成他的听觉神经所能理解的信号。下列对“神经义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经义肢由肉色塑料件、马达、金属骨架以及精密的电子网络组成。 |
B.神经义肢通过电极感应器接受义肢使用者脑部传来的脉冲,将之转换成信号,带动马达工作。 |
C.就现实情况而言,使用神经义肢所能完成的动作还比较简单。 |
D.神经义肢的标准款,更具实验性和操控力。 |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基思使用神经义肢,已能用它来触摸东西,并在小朋友唱歌的时候也一起跟着拍手。 |
B.基思的例子证明了即使肉体组织受损或丧失,但过去控制它的神经和脑部组织仍能发挥其相应功能。 |
C.神经义肢之所以能够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其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幻影还存在。 |
D.塔米-坎尼的耳朵里有22个电极,它们会把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转换成听觉神经所能理解的信号。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神经义肢的研发,必然会促进神经医学、电子影像学等学科的结合与同步发展。
B.神经义肢能使手脚残缺的人,通过机械帮助,获得与手脚健全的人一样的肢体功能。
c.多数情况下,肢体残疾的人大脑中的意识层底下存有残留肢体的完整影像,此影像对神经义肢的使用起着重大作用。’
D.神经义肢这种机械装置具有仿生功能,已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适度压力有利于保持青春
暴露于过冷、过热和重金属环境下,会让蛋白质受损,并破坏它们的正常结构——这往往会导致细胞死亡。不过,细胞拥有的一种特殊机制——热休克反应,却可以帮助它们应对压力,将伤害降到最低。在热休克反应中,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会修补受损的蛋白质,拯救细胞,延长细胞的寿命。
美国西北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桑迪和她的同事共同发现,人类细胞系的热休克反应,是由一种与衰老相关的蛋白质——Siruin l(SIRTl)调节的。这是科学家第一次找到证据,证明SIRTl和蛋白质热休克反应之间的关联。
“这项研究的眼光非常独到”,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癌症研究中心的细胞生物学家劳尔表示,“我们知道,SIRTl在长寿中扮演了多种角色。但是,它也影响到热休克反
应——这项发现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单个的细胞,不过,对整个生命体而言,这项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压力和寿命之间的关系。“适度的轻微压力,实际上能够延长寿命,”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之一,西北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理查德表示,轻微的压力能触发热休克反应,但不会伤害细胞。
日常饮食中限制卡路里摄入,也能够触发热休克反应,并已通过试验证明能够延长包括人、狗和老鼠在内的所有动物的寿命。限制热量摄入,能够提高SIRTl的水平。
“现在,我们知道这样的饮食能够延长寿命,是通过热休克因子l的作用。”桑迪说。热休克因子1是热休克反应的关键成分。当一个细胞承受压力时,热休克因子l会保护DNA,并开始生产修复蛋白。不过,细胞不能长时间在紧急状态下生存。当修复蛋白,这种降低伤害的机制就会关闭。一种名为乙酰基的化学成分被添加到热休克因子1中,使它从DNA链中“掉落”出来。
不过,有时候,这种降低伤害的机制会在分子修复完成之前就关闭。
研究人员早就知道,SIRTl能通过集中应对压力的途径。帮助细胞延缓衰老。但在这篇论文中,桑迪和她的同事们指出,SIRTl还能将乙酰基从热休克因子l剥离,保存在DNA中,并持续生产修复蛋白。
当细胞老去时,SIRTl减少,热休克反应也减少;老去的细胞应对压力的能力降低,生
命体也就开始衰老。
热休克反应还能帮助修复因神经元退化疾病受损的大脑,如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
病。
利用SIRTl,使细胞保持防御状态也有着负面作用:它可能帮助癌细胞抵抗药物的压
力。研究人员还需要证明热休克因子l和SIRTl共同作用,保护整个人体系统的细胞,而
不是仅仅保护试验中涉及的细胞。“目前还不清楚它是否对所有细胞有利,不过,我们希
望是”,劳尔表示。(节选自《科学》杂志)下列有关“热休克反应”原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热休克因子l是热休克反应的关键成分,当一个细胞承受压力时,热休克因子l会修补受损的蛋白质,拯救细胞,延长细胞的寿命。 |
B.SIRTl的作用之一是将乙酰基从热休克因子l剥离,从而避免热休克反应关闭,保证蛋白质分子持续修复。 |
C.在“热休克反应”过程中,热休克因子l和SIRTl的共同作用,保护整个人体系统的细胞免受压力的伤害。 |
D.乙酰基的作用是使热休克反应关闭:通常情况下,当蛋白质分子修复完成后,乙酰基就会被添加到热休克因子l中,使它从DNA链中“掉落”出来。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肌体受到冷、热等伤害时,就会触发热休克反应,将伤害降到最低。 |
B.目前已经知道利用热休克反应也有着负面作用:它会帮助癌细胞抵抗药物的压力。 |
C.热休克反应能够帮助修复因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受损的大脑。 |
D.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高热食品,之所以能够长寿,是因为能够提高SIRTl的水平,触发热休克反应。 |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压力过大也会触发热休克反应,只是过大的压力同时也会伤及细胞,因而对人体是有害的。 |
B.美国西北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桑迪和她的同事的研究表明,“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活力”是有科学依据的。 |
C.如果不久的将来,人类可以控制SIRTl激活热休克反应,人类的寿命将得以延长。 |
D.如果人类能够永远保持适度的轻微压力,热休克反应就不会减少,生命体就会青春永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衡
1852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在赤壁望月长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扶,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转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已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她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埋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实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
(节选自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文中引述林肯对斯佗夫人的评价是()
A.斯佗夫人和居里夫人都是对世界作出卓越贡献的最优秀的女性。 |
B.不可忽视女性的社会作用,两个小妇人所引发的大革命就是例证。 |
C.为了突出居里夫人发现镭在科学界和哲学界的意义。 |
D.居里夫人的贡献比斯佗夫人的贡献意义更伟大。 |
下面对原文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的苏轼文句的大意是:从变的角度看世界,则每一个瞬间都在变化;从不变的角度看世界,则世界和人都是永恒不变的。 |
B.作者引用苏轼的文句是为了说明:居里夫人的生命在研究中得到延续,其生命的价值是永存的。 |
C.“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的含义是居里夫人的贡献成了永恒的“美丽”。 |
D.作者列举居里夫人所得获牌、奖金和荣誉头衔是为了证明居里夫人不为“尘世给的荣誉”所累的优秀品质。 |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理解正确的几项是()
A.原子时代的到来,是居里夫人和卢瑟夫共同努力的结果。 |
B.“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的“哲理”就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C.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
D.文中引用诗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是为了说明人生苦短要有所作为的道理。 |
E.“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里的“盛名”是指她因科学研究的巨大成就而得的荣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depth of field),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些浪费。如果仅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普通的游客。如果仅仅为了历史和文化。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它是一个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剥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袤。甚至,没有沙漠,也没有莫高窟,没有敦煌。仪式从沙漠的起点已经开始,在沙窝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一个个夜风中的帐篷里,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骨中,在长毛飘飘的骆驼背上。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已被风沙磨钝,但是不要紧,迎面走来从那里回来的朝拜者,双眼是如此晶亮。我相信,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蕴藏又变作遗传,下一代的苦旅者又浩浩荡荡。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只是仪式,只是人性,只是深层的蕴藏。过多地捉摸他们的技法没有多大用处,他们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蔡元培在本世纪初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我在这里分明看见,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或许,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1)第一段中作者说“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2)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根据前后文意作出回答。(4分)
文章末尾,作者说“他们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请说说“他们”指哪些人?“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蕴含的意思是什么?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3分)( )
A.莫高窟壁画是具有多层次的景深的综合性艺术,融故事、文艺、历史、文化于一体,呈现出多方面的生命力。 |
B.莫高窟壁画是立体的壁画,它包蕴着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因而具有立体的生命;它既复杂,又神奇。 |
C.把人性神化,又以神的造型引发人性,给人以永久的向往,这是人与神的聚会;因而莫高窟艺术有一种圣洁的梦幻般的感召力。 |
D.让现实的人生融入神话、寓言进入宇宙意识;于是天然的秩序、天赋的人格,使莫高窟成为艺术天国的自由殿堂。 |
E.莫高窟是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仪式,它玄秘、洁净而高超;因而知道它的人都会以毕生的精力来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除了浪漫故事和诗意,月球仅是一块既无空气和水,又无生命的顽石。然而,天文学家的一项计算机模拟计算却表明,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地轴的方向是用所谓黄赤交角来表示的,这个角约为23.5度。地球由于自转,地球的赤道就会鼓起一凸缘,太阳、月球和其他诸行星都会对此凸缘施加引力,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因此,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动。有了月球,情况就大不一样,它不但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微不足道,它还和太阳一起使地轴稳定地作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然而,这1.3度的变化也不是完全无害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可能就是这1.3度造成的。但是如果没有月球的稳定作用,那就更不得了。全球的环境将会被破坏成一时期有剧烈的四季变化,一时期又会无季节可分,这样就不可能进化出像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了。这也可能就是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因为火星目前自转轴的倾度为25度,可在0到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两个像摩天大楼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足以抵消其他行星的影响。据此,在宇宙空间来寻找外星人的范围就可大大减少。此外,月球正以每年约几厘米的速度在离我们远去,在10亿年后,它已经远到不能再控
制地球的自转轴了,那时,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对“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功臣”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月球稳定了地球的转轴,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
B.因为月球稳定了地球的转轴,使全球有季节变化,进化出生命。 |
C.因为月球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微不足道。 |
D.因为月球和太阳一起使地球稳定作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 |
对“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凸缘处受到的引力发生了变化。 |
B.太阳、月球和其他诸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没有了。 |
C.太阳、月球和其他诸行星的轨道也在随着发生变化。 |
D.月球的轨道也在随着发生变化。 |
文中说,如果月球离我们而去,那么,“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其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地轴的方向不再发生摆动。 |
B.地球上就会没有四季更换,最终人类也将灭亡。 |
C.诸行星作用在地球凸缘上的力会不断变化。 |
D.诸行星对地球凸缘的引力也就会很大,使黄赤交角超过1.3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