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面2题。
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 B.乳畜业 |
| C.大牧场放牧业 | D.季风水田农业 |
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 B.水源条件 | C.科技水平 | D.市场条件 |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
|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
|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
|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
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
|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
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回答下面各小题。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下表所示情况发生原因关系最小的是( )
| 总面积 /k㎡ |
面积大于1 k㎡地湖泊数/个 |
|
| 20世纪50年代 |
83400 |
2848 |
| 20世纪80年代 |
70988 |
2305 |
| 减少数量 |
12412 |
543 |
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
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
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
D.上游水土流失,泥沙在湖泊淤积乌鲁木齐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里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2005年11月,这块湿地的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这说明()
|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
| 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 |
| 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爆发,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的降落、栖息和采集 |
| 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成正相关 |
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回答下面各小题。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④绿洲地区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B.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
|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 D.大量开采铁矿,破坏植被 |
下列现代技术中可以有效的对土地荒漠化现象进行监测的是()
| 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系统 |
| C.全球定位技术 | D.数字地球 |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读中国地域文化区分布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地域文化区的分布体现了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图中东北黑土文化、内蒙古草原文化和新疆荒漠---绿洲文化的分布体现了()
| A.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
|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
|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D.非地方性分异规律 |
下列对各地域文化描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文化区—麻辣火锅 |
| B.华北平原文化区--干栏式竹楼 |
| C.华南妈祖文化区--崇拜海神 |
| D.青藏高原文化区—秦腔 |
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
| B.东部季风区——冰川纵横 |
|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
| D.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