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反应的△H         (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
(2)已知:O2(g) = O2+(g)+e            H1=+1175.7 kJ·mol-1
PtF6(g)+e=PtF6(g)          H2=-771.1 kJ·mol-1
O2PtF6(S)=O2+(g)+PtF6(g)     H3=+482.2 kJ·mol-1
则反应O2(g)+PtF6(g) = O2+PtF6(s)的 H="_____________" kJ·mol-1
(3)已知:2NO2(g)    N2O4(g) △H=-57.2kJ·mol-1。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O2进行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将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若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2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减小NO2的浓度 B.降低温度 C.增加NO2的物质的量 D.升高温度

(4)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下列溶液①FeSO4、②MgCl2、③NH4NO3、④Na2SO4,分别加入A溶液可以将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1)A可以是溶液;将A溶液加入FeSO4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将A溶液加入MgCl2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NH4NO3溶液加入A溶液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有些结构简式,书写得不规范、不正确。请在它们后面打一个×号,并把你认为正确的写法写在后面。(注意:如果原式是允许的、正确的,请在后面打√就可以了)
(1)乙醇:HOCH2CH3
(2)丙二醛:CHOCH2CHO
(3)对甲苯酚:
(4)三硝基甲苯:
(5)甲酸苯酯:
(6)苯乙醛:

某学生做浓硫酸性质的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2mL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加热试管,观察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滤纸条的变化为,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
(3)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团作用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列反应中的来表示。

(5)浓硫酸有许多重要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已知某待测液由Ag+、Mg2+、K+、Ba2+、NH4+、NO3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二步: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三步:再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在此过程中溶液无明显现象,加热该溶液,可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写出第二步中所涉及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待测液中一定含有、NO3离子,一定不含有离子,还有一种离子不能确定其是否存在,要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填写实验名称和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不要求写实验操作过程)

现用Na2CO3固体配制500 mL 0.200 mol·L-1的Na2CO3溶液。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⑦漏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在配制Na2CO3溶液时不需要使用的有(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写仪器名称)。
(2)经计算,需Na2CO3固体质量为
(3)将所配制的Na2CO3溶液进行测定,发现浓度小于0.200 mol·L-1。请你分析配制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偏低的原因

A.定容时俯视液面 B.配制时容量瓶没有干燥
C.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称量时砝码位置放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