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公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就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提供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以保障自己能上学校接受教育。
材料二: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材料三:小强升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以及老师讲课方法的改变,再加上学习基础较差,他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想去上学了。
⑴从受教育的角度看,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⑵如果你是小强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劝说或者建议他呢?
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回答问题
(1)图片反映我们青少年应当具备什么能力?
(2)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培养这种能力?
卫民同学到超市买了几只面包,家里人吃后出现呕吐等症状,医院诊断是因为吃了变质面包引起的。事情发生后,母子二人对此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1)母亲要“宽容他们”,你赞成吗?为什么?
(2)卫民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讨回公道”,?(至少写两种)
小颖同学数学成绩不理想,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数学学好,刚开始成绩不理想,但她并不气馁,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能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中考试中考出了好的成绩。
(1)小颖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能行!”表现了一种什么心理品质?
(2)这种心理品质对个人成长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自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技人员。截止2014年,共有26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全面实施,加快了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为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请问: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重大战略?
(3)你准备怎样参与实施这一战略?
材料一:2014年教师节,习总书记在北师大考察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认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随后,各中小学加强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材料二:今年9月27日,是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遍布全球123个国家的近12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国语言文化体验活动3000余场,包括汉语教学公开课、汉语教材展、中华文化讲座、书法比赛、诗歌朗诵、中国电影放映、学生文艺表演等各式各样的内容,参与人数近千万人。
根据材料回答: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中华文化由哪几部分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3)青少年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