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下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它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国别 |
人物 |
内容 |
成果 |
→天竺 |
玄奘 |
西行取经 |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
→日本 |
鉴真 |
六次东渡 |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上表中鉴真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
材料二:“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摘自《张季子九录•政闻录》(注:张季子即张謇)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第一段话出自哪本书?其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第二段内容写的是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阶级对强国道路的探索?
⑵简要概括材料二中第一段内容的“救国”主张。第二段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探索?
⑶中国共产党找到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指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到强侵略,国门被迫打开的情况中艰难开始。
(1)上面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运动?
(2)请你在空格中继续绘制这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师夷长技” |
→ |
→ |
三民主义 |
→ |
(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到1949年,一共三十年时间。
(1)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该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会议不断的促进自己的成长。请问其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是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内战。第一次是从1927—1936年的十年内战;第二次是1945—1949年的解放战争。请问,在解放战争期间,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人民解放军在哪个战役中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图
材料二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北师大教材七年级上 严复对废XX的评价
材料三1912年中国初中开设课程
修身 |
国文 |
外语 |
历史 |
数学 |
博物 |
理化 |
法制 |
经济 |
画图 |
乐歌 |
体操 |
手工 |
家 事 |
园艺 |
缝纫 |
(1)材料一是哪所大学的旧址?什么时期创立的?与哪位皇帝有关?1912年该校改名为北京大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3)根据以上表格,对比现在我们学校设置的课程,说说你的看法?(难度题,挑战一下哦)
阅读下列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类别 |
企业 |
时间 |
创办人 |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
安庆内军械所 |
1861年 |
曾国藩 |
中国第一个近代煤矿 |
开平煤矿 |
1878年 |
李鸿章 |
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企业 |
汉阳铁厂 |
1890年 |
张之洞 |
(1)表中所列内容与哪一次运动有关?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表格中提到的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在当时属于哪一派别的代表?他们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3)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次运动进行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