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中旬,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遭遇暴雨侵袭,给城市交通及公共管理带来了一次“突发性考验”。据此回答下列40~41题。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这是由于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 |
B.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 |
C.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
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堵塞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排水不畅
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⑤ |
读下图回答问题。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形势,则a处与b处的气压(P)和气温(T)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a>Pb;Ta>Tb |
B.Pa<Pb;Ta<Tb |
C.Pa<Pb;Ta>Tb |
D.Pa>Pb;Ta<Tb |
若该图表示北半球的热力环流形势,不考虑摩擦力,c、d之间的风向为
A.东风 | B.东北风 |
C.南风 | D.西南风 |
若该图表示地球表面三圈环流之一,则
A.该环流一定是北半球低纬环流 |
B.该环流一定是南半球低纬环流 |
C.环流一定使a地高温干燥 |
D.环流使b地气候全年多雨 |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CCTV—4在特别节目《嫦娥奔月》中全程直播了“嫦娥二号”的发射过程。回答问题。在国外留学的小明于当地时间2010年10月1日10时59分打开电视时,正好看CCTV—4全程直播“嫦娥二号”发射过程,小明最可能的留学地是
A.美国 | B.新西兰 |
C.德国 | D.英国 |
“嫦娥二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右图中
A.ab段 | B.BC段 |
C.cd段 | D.da段 |
“嫦娥二号”奔月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无极昼极夜现象 |
B.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增大趋势 |
C.伦敦当地竖直旗杆的影子朝向西南方向 |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作了如右图实验(容器中盛的海水,竖直插入海水和沙石中的仪器为温度表)。回答问题。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逆温现象 | B.温室效应 |
C.热力环流 |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图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上题图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原理反映地形使风速大大减小 |
B.②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时会造成大范围的降温 |
C.③图所示原理反映的是东亚冬季风的成因 |
D.④图山坡两侧海拔相同的地方背风侧气温更高 |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为
A.东西走向 | B.南北走向 |
C.东北—西南走向 | D.西北—东南走向 |
在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下
A.甲地处背风坡,降水概率较小 |
B.乙地吹偏西风,气温较高 |
C.丙地处迎风坡,降水概率较大 |
D.丁地吹偏西风,晴朗少云 |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经度约为120°E)进行野外考察活动。下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中四地中当日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要拍摄以该岛最高处所在山丘为背景的照片,最合适的拍摄地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④处的某同学拍摄到太阳正从西南方海面落下,拍摄时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A.5:30 | B.6:30 | C.17:30 | D.1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