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起元传
周起元,字仲先,海澄人。万历二十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知浮梁、南昌,以廉惠称。
行取①入都,注湖广道御史。方候命,值京察。……居二年,御史命始下。
会太仆少卿徐兆魁以攻东林为御史钱春所劾,起元亦疏劾之。奸人刘荩臣,疏诋顾宪成②。起元愤,力斥其谬。荩臣遂讦起元,益诋宪成。起元再疏极论,其同官翟凤翀、余懋衡、徐良彦、魏云中、李邦华、王时熙亦交章论列。……吏部侍郎方从哲由中旨③起官,起元力言不可。吏部尚书赵焕出云中、时熙于外,起元劾其背旨擅权,坐停俸。
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卒以东林故,出为广西参议,分守右江道。柳州大饥,群盗蜂起,起元单骑招剧贼,而振恤饥民甚至。移四川副使,未上。会辽阳破,廷议通州重地,宜设监司,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
天启三年入为太仆少卿。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十府。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遇大水,百方拯恤,民忘其困。织造中官李实素贪横,妄增定额。苏州同知杨姜署府事,实恶其不屈,摭他事劾之。起元至,即为姜辨冤,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实欲姜行属吏礼,再疏诬逮之。起元再疏雪姜。魏忠贤庇实,取严旨责起元,令速上姜贪劣状。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忠贤大怒,矫旨斥姜为民。实以此敛威。
六年二月,忠贤欲杀高攀龙、周顺昌六人,令其党李永贞、李朝钦诬起元为巡抚时乾没④帑金十余万。矫旨逮起元,缇⑤使至漳州,士民大惊,又传闻退赃即可赎身,于是父老在四城门设了木柜,号召投钱。不数日钱满,缇使也为之感动。周起元被押解至京,落于都指挥佥事许显纯之手。许“略晓文墨,性残酷”,杨涟等十余人皆死其手。周起元身受严刑,屈打成招,九月毙之狱中,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后人称周起元、高攀龙等七人为“后七君子”。
(选自《明史·周起元传》,有删节)
【注】①行取:明制,地方官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清初沿袭。②顾宪成:东林党领袖。③中旨:唐、宋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④乾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⑤缇:指逮捕犯人的骑兵。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诋顾宪成诋:毁谤 |
B.荩臣遂讦起元讦:攻击 |
C.且上去蠹七事,语多侵实侵:侵犯 |
D.矫旨斥姜为民矫:矫情 |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周起元“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起元愤,力斥其谬 ②而振恤饥民甚至 ③实以此敛威 ④起元再疏雪姜 ⑤吴士民及其乡人无不垂涕者 ⑥起元益颂姜廉谨,诋实诬毁
A.①③④ | B.①④⑥ | C.②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起元按行取制度赴京待命,拟任湖广道御史,但由于无端被卷入党派之争,两年后才正式任职。 |
B.周起元同情并支持东林党,多次上奏疏弹劾那些诋毁东林党的朝中大臣,他也因此而被贬官。 |
C.周起元廉洁爱民,巡抚苏、松十府,不取百姓一丝一物,并与贪婪蛮横的李实直接展开斗争。 |
D.周起元被诬告后,漳州的父老百姓在四个城门设了木柜,号召人们为他凑足钱,想为他赎身。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
(2)乃命起元以参政莅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王玉汝,字君璋,郓人。少习吏事。金末迁民南渡,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行台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补行台令史。中书令耶律楚材过东平,奇之,版授东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师,游楚材门,待之若家人父子然。实年老艰于从戎,玉汝奏请以本府总管代之行。夏津灾,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济州长官欲以州直隶朝廷,大名长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隶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东平地分封诸勋贵,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与有司无相关。玉汝曰:“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夜静,哭于楚材帐后。明日,召问其故,曰:“玉汝为严公之使,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无面目还报,将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楚才恻然良久,使诣帝前陈诉。玉汝进言曰:“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为直,由是得不分。迁行台知事,仍遥领平阴令。
辛丑,实子忠济袭职,授左右司郎中,遂总行台之政。分封之家,以严氏总握其事,颇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阙下①,复欲剖分东平地。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宪宗即位,有旨令常赋外,岁出银六两,谓之包垛银。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纠率诸路管民官,诉之阙下,得减三分之一。累官至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
壬子,以病谢事杜门,日以经史自娱。乙卯,忠济使人谓玉汝曰:“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玉汝坚辞,以参议印强委之,不得已起视事,仅五六日,裁书署置,焕然一新。八月既望,有星陨庭中,已而玉汝卒。
(选自《元史·王玉汝传》有删节)
注:①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代指朝廷。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间道:小路 |
B.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复:恢复 |
C.使诣帝前陈诉诣:到 |
D.楚才恻然良久恻:哀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B.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臣为韩王送沛公 |
D.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
(2)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王玉汝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
挂 于 患 而 欲 谨 则 无 益 矣 自 知 者 不 怨 人 知 命 者 不 怨 天 怨 人 者 穷 怨 天 者 无 志 失 之 己 反 之 人 岂 不 迂 乎 哉!(选自《荀子·荣辱》)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0处)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善至矣
皮日休《原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答李生第一书
皇甫湜
辱书,适曛黑,使者立复,不果一二。承来意之厚,《传》曰:“言及而不言,失人。”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来书所谓今之工文,或先于奇怪者,顾其文工与否耳。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出众,出众则奇矣。虎豹之文,不得不炳于犬羊;鸾凤之音,不得不锵于乌鹊;金玉之光,不得不炫于瓦石;非有意先之也,乃自然也。必崔嵬然后为岳,必滔天然后为海。明堂之栋,必挠云霓;骊龙之珠,必锢深泉。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学文之初,且未自尽其才,何遽称力不能哉?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其仅自见也,将不胜弊矣。孔子讥其身不能者,幸勉而思进之也。
来书所谓浮艳声病之文,耻不为者,虽诚可耻,但虑足下方今不尔,且不能自信其言也。何者?足下举进士,举进士者,有司高张科格,每岁聚者试之,其所取乃足下所不为者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足下方伐柯而舍其斧,可乎哉?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今吾子求之矣,是徒涉而耻濡足也,宁能自信其言哉?
来书所谓汲汲于立法宁人者,乃在位者之事,圣人得势所施为也,非诗赋之任也。功既成,泽既流,咏歌记述,光扬之作作焉。圣人不得势,方以文词行于后。今吾子始学未仕,而急其事,亦太早计矣。
凡来书所谓数者,似言之未称,思之或过;其余则皆善矣。既承嘉惠,敢自疏怠!聊复所为,俟见方尽。湜再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不炳于犬羊炳:鲜艳,明亮 |
B.何遽称力不能哉逮:突然 |
C.有司高张科格格:格律 |
D.聊复所为聊:姑且,暂且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且未自尽其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B.乃在位者之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是徒涉而耻濡足也泉涓涓而始 |
D.孔子讥其身不能者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以少年气盛,固当以出拔为意。
(2)耻之,不当求也;求而耻之,惑也。作者在信中给了李生哪些建议?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袁公讳可立,字礼卿,别号节寰。生而警颖,有奇质。登进土,初授苏州府推官。石守昆玉,治苏有清卓声。以强项忤中丞某,中丞劾其不职。得旨,下所司勘问。一时李官惧获罪中丞,无敢直石守者。公独直书其枉,而石得无罪。中丞因自劾归,公论快之。
以治行异等,内召当得谏省。无何,授山西道御史。公入台,感上知遇,于心所知无不言,于言所指无不尽。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轮,贵戚敛手。会有一珰杀人,公廉其状,捕而绳之,法不少贷,同列以近臣,怵公宜纵之。公愤然曰:“杀人者抵,吾知为朝廷守法而已。”
时建言诸臣摈斥殆尽,人无敢救者。公独抗疏辩论。疏入,夺俸一年.会一御史忤旨,上震怒。公申救,语多侵执政。执政大恚,不数日降旨镌三级调外任用。寻,革职为民。是时公方与僚友对弈,报至,从容罢局,无几微见词色。
壬戌三月,擢通政司左通政署司事。时东夷犯顺,上谓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时虏尽有南卫,常出没于长山、旅顺间,漕艘多为所梗。公于皇城岛请设参将、守备各一员,练兵三千,以为登莱外薮。又设游兵两营,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制炮设墩,旌旗相望。而虏遂远徙,乌鲗之帆不复逍遥海上矣。迨秋,虏复至,南卫收获,大肆侵略。公命将设伏,乘风纵火刍茭,糗粮尽归一炬。虏忿甚,于秋杪载火炮,分兵二道以图报复。而公先期集兵分道以应,并夜酣战,俘斩无数,虏为夺气。东人以为设镇以来自未有此捷也。
癸亥四月,上念公劳苦边事,赐白镪文蟒以宠异之。会毛帅恃功暴横,满蒲昌城之捷,诞妄殊甚。公曰:“吾饰报而邀劝,挟同以欺君,父臣子义不敢出也!”于是布告东江,核其虚实;而毛帅嫉公如仇,唆谏官寻端中之。上不听。
是时,朝鲜废立之变又告.公疏请声罪致讨,谓“李珲,君也,伯也;李倧,臣也,侄也;君臣之分,天地大经,而以臣纂君,以侄废伯,谓王纲何?”奉旨体勘,倧悔祸伏辜。公又疏请行权怀远谓奴方欲西当令犄角用命戮力殄扫以盖前衍时以为得策诏许之。朝鲜遂恪共助剿,以安厥位,皆公再造之也。
(孔贞运《节寰袁公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李官:法官。②巡城:职掌京城治安的御史。③持斧埋轮:指执法不惧权贵。④珰:指宦官。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而警颖警:机敏 |
B.公论快之快:痛快 |
C.语多侵执政侵:冒犯 |
D.漕艘多为所梗梗:阻塞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治行异等,内召当得谏省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受命
B 人无敢救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飞樯往来,策应于广鹿诸岛 /赵王以为贤士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D.俘斩无数,虏为夺气/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廉其状,捕而绳之,法不少贷,同列以近臣,怵公宜纵之。
(2)于是布告东江,核其虚实;而毛帅嫉公如仇,唆谏官寻端中之。前贤评价袁可立“正直敢言,是晚明少见的干练之才”,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哪些事件可以证明?(写出四点即可)
用斜线(/)给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公又疏请行权怀远谓奴方欲西寇当令棕犄角用命戮力殄扫以盖前衍时以为得策诏许之
用斜线(/)给下面文段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6处)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 不 仁 者 其 为 仁 矣 不 使 不 仁 者 加 乎其 身 有 能 一 日 用 其 力 于 仁 矣 乎 我 未 见 力 不 足 者 盖 有 之 矣 我 未 之 见 也。”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