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延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质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1)或异二者之为: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若得为范公党人: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安求其能千里也 |
B.不以物喜以光先帝遗德 |
C.质何敢望之先达德隆望尊 |
D.闻者为之缩颈鸡犬相闻 |
请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句子。(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细读选文,回答问题。(4分)
(1)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志向?(1分)
(2)范仲淹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中的王质是否称得上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并请说明理由。(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交往。
B.余立侍左右,援疑 理 质:询问。
C.寓逆旅,主人日 食 再:又一次。
D. 白玉之环 腰:腰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 观 属予作文 寄之
B.手指不可屈伸,弗 怠何陋 有
C.故余 愚,卒获有所闻 杀臣,不能绝也
D.余则缊袍敝衣处 间复前行,欲穷 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少时家境贫寒,无力购书,只好向别人借书抄录来读,天寒手冷也不放松。
B."色欲恭,礼欲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作者求学态度谦和,有自卑心理,以至于不敢出声。
C.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是因为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D.选文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第Ⅱ卷。
文言文阅读
子犹 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 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 ②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 ③爨 ④造成,用力不少。 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ɡ):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àn):生火做饭。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召亲朋数人 会食 |
会:适逢 |
B.众皆 怪之 |
怪:觉得……奇怪 |
C.皆 匿笑强进 |
匿:偷偷地 |
D.乃裂去薄饼 缘 |
缘:边缘 |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湖心亭看雪》) |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核舟记》) |
C.呼尔而与之 |
(《鱼我所欲也》) |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隆中对》) |
(3)下列句子中,与"罴为设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观潮》) |
B.客从外来,与坐谈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出师表》) |
D.舜发于畎亩之中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
B. |
郑余庆让左右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不要折断它的颈项",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 |
C. |
王罴对使者浪费粮食的做法甚为不满,命令侍从撤去食物。由此可见他节俭直率的特点。 |
D. |
子犹认为,节俭是一种品性,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他提倡节俭,但是反对过于吝啬。 |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②尔之择选,当是未饥!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 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 ②中空。嘐嘐聱聱 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 |
犬: |
|
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
穴: |
|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见: |
|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
于: |
|
(2)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 米粟非不多也 |
|
②委而 去之 |
|
(2)《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2)余服官二十年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腰白玉之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余为少慰 余不愿为大官
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戴朱缨宝饰之帽
C.可以处乐 以衾拥覆
D.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