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探索任务。
步骤一 走近历史,欣赏“和谐”篇章
(1)列举古代中国出现的“治世”和“盛世”。(至少两例)
(2)“人和自然”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基础。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太守”是指( ),他修建的( )是“人与自然”结合最好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3)“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精髓。写出下表中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思想家。
思想言论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
“兼爱”“非攻” |
“仁政”“民贵君轻” |
思想家 |
|
|
|
步骤二 体验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图三:日本福岛核泄漏 图四:利比亚局势 图五:美国9·11事件
(4)结合上面三幅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存在哪些不和谐的问题?
(5)“战争”是影响世界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空前浩劫,请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战后各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步骤三 感悟历史,描绘“和谐”人生
(6)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不和谐问题。对此应该如何做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和谐,谈谈你的设想。
分析探究
回顾战争历史,纵观美日关系,以史为鉴,才有未来。阅读训练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领载着500名水兵的4艘黑漆船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第二年日本被迫签订《日美亲善协定》,同意开放港口。
材料二:······美、英、法几个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最终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中国作为战胜国确蒙受了战败国的耻辱。摘自八年级上册教参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经完全摆脱战败的阴影,各经济部门的产值都恢复并超过战前和战时的最高水平。到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材料四:70年前,战争记忆苦难深重。-----"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及其它地区的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人类历史上空前灾难和浩劫"。70年前,胜利和平来之不易-------"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中国军民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消灭并牵制了大量日本兵力,以伤亡3500万人的代价,最终获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1)材料一中美国舰队的闯入和日本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加速和促进了日本历史上的什么变革?
(2)材料二中"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是哪次国际会议上作出的决议?该决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该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在二战中战争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敦促日本法西斯立刻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在德国什么地方发表了公报?
(4)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有什么关系?
(5)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6)根据美日关系的发展变化,简要谈一谈你的看法。
材料解析题
习近平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毛泽东同志伟大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召开的重大会议的会址。
材料二:"······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了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材料三: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 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 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 实现了公私合营。
(1)中共在图三召开的重大会议是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中共在图四召开的重大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毛泽东在图五召开的重大会议上作了什么政治报告?
(3)材料二毛泽东说:"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表达了什么深刻含义?
(4)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说明了什么?
(5)简要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所作的重大贡献。
材料解析题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任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2)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二中汉武帝"下推恩之令"有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
(5)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表:
时 间 |
事 件 |
影响或意义 |
1931年9月18日 |
① |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局部抗战开始 |
1937年7月7日 |
七七事变 |
② |
1939年9月1日 |
德国突袭波兰 |
③ |
1941年12月7日 |
④ |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
1942年夏--1943年春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二战的转折点 |
1944年6月 |
⑤ |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1945年5月8日 |
德国投降 |
欧洲战事结束 |
1945年9月2日 |
日本签订投降书 |
二战结束 |
(1)请把表格中标序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
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是重要参与者。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遭日本欺凌,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的铁蹄又踏入了中华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以血肉筑长城,顽强抵抗,经过八年苦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3)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直接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的,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盟国在政治上互相协调,经济上互相支援,对迅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启示。
材料四
2015年3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德国战后对战争的历史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检讨,对过去的清算是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在与安倍首相的会谈中,她介绍了德国如何清算纳粹分子实施犹太人大屠杀等可怕罪行。同时敦促日本正视历史。
--中新网
(5)对照德国对战争罪行的态度,日本应如何对待这段历史?这对日本和世界有何意义?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
--《中国文化传媒网》2014年8月
(1)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什么朝代?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
材料二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3)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4)根据材料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