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五四传单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游行示威,痛 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了曹宅……
材料三:1919年6月3日以后,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的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人教版教材
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
(2)、材料三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有什么变化?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影响?
(3)、你从材料中感受到哪些“五四精神”?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
材料一:唐代在中日友好和文化关系史上,都是个值得特别注意的时代。尤其在文化方
面两国关系之密和影响的深远,在历史上也是稀有的现象。 .
(1)论从史出,请用史实对材料一中唐代“文化方面两国关系之密”的结论加以说明。(只
需一例,l分)
材料二: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
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
(2)材料二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1分)该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什么?(2分)
(3)温家宝总理访日时说:“在近代,中日之间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
者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写出近代日本发动(参加)的三次侵华战
争名称。(3分)
材料三:2010年9月7日中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正常捕捞作业时遭到日非法
侵犯,日本巡逻船2次撞击中国渔船并非法扣押了所有船员,中国政府立即表示抗议并召
见了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日方放人放船。
![]() |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1分)请你结合图文材料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2分)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此次世博会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谱写了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
(一)以人为本
1.本次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其设计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精髓所在。请问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这一理念?该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人物是谁?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把“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
(二)科技创新
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彰显中国古代科技的无穷魅力。请你写出这四大发明
4.自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先后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这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贡献最突出的发明创造分别是什么?
5.当今世界,不仅要注重科技发展,更要关注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负面影响,提两点建议。
(三)文化多元
6.下列图片不仅反映了上海的历史,也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分别指出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图一1919年6月5日工人罢工游行图二中共一大会址图三 2001年各经济体领导人齐聚上海
图一:
图二:
图三:
7.以上三图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四)合作共赢,面向未来
材料一:计算机网络已把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
材料二:一架波音747客机需要450万个零部件,
而零部件来自六个国家的15000家中小型企业。
材料三:见右图
8.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出现的新趋势,举出一件与此相关的事例。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材料三所代表的组织在这一趋势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0.材料一代表的科技革命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这两种趋势有什么影响?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经过28年难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正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活跃在世界上。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法制、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方面为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请你列举2001年以来我国外交事业上能充分体现“团结合作”精神的事例。(1分)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三:阅读下图
① ② ③
请回答
(1)材料一:哪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请你说一说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哪国?列举这次科技革命的两项发明创造。
(2)材料二: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何时?这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材料三图①是哪一次科技革命最有代表性的成就?从三次科技革命对人
类产生的深远影响使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4)图②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什么样的趋势?说出在这一趋势影响下,中国加入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名称。图③是哪一国际性组织的旗帜。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第一篇:积极应对,战胜危机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面对“大萧条”现状,罗斯福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其弊端日渐显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匈牙利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改革后,20世纪70年代的匈牙利成了“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材料四: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实现了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
请回答:①前三则材料中的国家改革前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②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大胆、持久试验”的历史事件的核心是什么?
③材料三中匈牙利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材料四中使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
第二篇: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①图示一中两大集团形成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②图示二、三中反法西斯同盟与北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美苏在图示二、三中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图示三中两大集团的形成导致哪一国际格局的正式形成,该国际格局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