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五四传单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游行示威,痛    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了曹宅……
材料三:1919年6月3日以后,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的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人教版教材
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
(2)、材料三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有什么变化?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影响?
(3)、你从材料中感受到哪些“五四精神”?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欧盟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的重要标志就是生产工具,当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几次科技革命。请回答:
(1)第一次到第二次科技革命,交通工具实现了从地面→水面→空中的飞跃,请举出代表工具各一例。
(2)分别说出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何种时代?
(3)科技革命也为资产阶级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那么这个掘墓人是什么阶级?唤醒这个阶级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4)两次科技革命的完成,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地飞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4—17世纪,世界地域意识和欧洲的文化意识领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崭新的文化冲击着封建统治的藩篱,迎来了漫长黑夜后的黎明,解开了欧洲的历史发展的新篇章,这是个发现“人”和“世界”的时代。请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探究历史的真谛。
读图说史:
(1)以下三位人物都是思想的引导者,是当时那个时代的骄傲。他们生活在哪一重大历史时期?1分

思维碰撞:
(2)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两位网友发生分歧: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填空。
迪亚士航行早,最早到达好望角。真顽固,至死认为到印度。
达·伽马有毅力,最终到达目的地。不简单,环球航行证地圆。

材料一:……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是“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2007年新华网“十七大”特稿
材料三: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一年?“焕然一新”的事例有哪些?(列举20世纪20年代的2个事例)
(2)材料二中的“力挽狂澜”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在中共党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3)材料三中的这一报告是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所作?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会后为实现“光明的前途”中共与国民党进行了什么政治斗争?还发起了哪些重大战役?(举一例)

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的国防,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康有为、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十九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先后以“自强”和“师夷长技”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中,80年代中期还筹办了南洋、北洋和东海三支海军力量,在灾难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了。
(1)史料诊断:材料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在错误的地方下面用下划线标出并给予改正。

(2)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下面的图示来表示,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补充完成下面的图示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那个有哪些?
(4)有人说辛亥革命是胜利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是怎么理解胜利和失败的?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一时期的对联:“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材料二:“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
请回答:
(1)材料一对联反映的是什么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情形?这幅对联没能反映出这场运动后期的主力,请你写出来。
(2)材料二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哪一政党的成立?该政党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3)请你说出材料一反映的运动和材料二中所说会议上成立的政党之间的内在联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