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诗中用哪些意象来表现“晚秋”的?
研读诗歌的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尾联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诗人的用意何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塞下曲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駸駸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七律,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A.首联登高望远,景中有情,感物起兴,定下全诗“愁”的感情基调,这愁情像苍茫的海天,像曲折的江流,弥漫全诗。 |
B.颔联近处着笔,真切细致地写出了夏季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芙蓉”“薜荔”这些象征美好人格的事物遭受“乱飐”和“斜侵”,又表现出对作者遭遇政治打击的无限同情。 |
C.颈联远景含情,由己及人,想到好友们的处境,心驰远方。对仗工整,仰观“岭树”,俯瞰“江流”,全方位表现诗人对好友的挂念,以及望而不得见的惆怅。 |
D.尾联不仅点出作者与标题中四位刺史的共同处境——被贬荒远之地,而且道出了同在荒远,却音书难通的事实,让人倍感心痛,回味绵长。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两首诗在写景时都用到了“空”字,结合诗句从艺术效果的异同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两首诗在写景时都用到了“空”字,结合诗句从艺术效果的异同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①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
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