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圣之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绬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令。”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震复上疏曰:“臣闻师言:‘上之所取,财尽则怨,力尽则叛。’怨叛之人,不可复使,故曰:‘百姓不足,君谁与足?’惟陛下度之。”丰﹑恽等见震连切谏不从,无所顾忌。
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云,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后汉书》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举:推荐 |
B.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缘:缘分 |
C.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绬交通交通:勾结 |
D.遂共谮震云谮:诋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B.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作《师说》以贻之斧斤以时入山林 |
C.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 | D.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震赴东莱任太守,王密暮夜上门送礼,以为无人知晓,杨震以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驳斥他无人知道的想法而拒绝受礼。 |
B.皇上任命杨震代理太尉,他坚持用人唯贤,不徇私情,即使皇帝的舅舅亲自去见他,向他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并说这是皇上的意思,也遭杨震拒绝。 |
C.杨震本已掌握了樊丰等人假传诏书的罪证,准备上书皇帝,但未做好保密工作,反被对方抢先在皇上面前诬告,故先被撤去太尉之职,后又被遣返原籍,并在回家路上赐毒酒令其自尽。 |
D.杨震手中掌握着很大的权力,本可以为子孙谋点福利,可是他认为给子孙的最好的福利是给他们留下好的名声,让后世人称他们是清正官吏的后代。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绬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
(2)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陈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球少涉儒学,善律令。阳嘉中,举孝廉,稍迁繁阳令。
复辟公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桂阳黠贼李研等群聚寇钞,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太尉杨秉表球为零陵太守。球到,设方略,期月间,贼虏消散。而州兵朱盖等反,与桂阳贼胡兰数万人转攻零陵。零陵下湿,编木为城,不可守备,郡中惶恐。掾吏白遣家避难,球怒曰:“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复言者斩!”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杀伤众。贼复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地势反决水淹贼。相拒十余日,不能下。会中郎将度尚将救兵至,球募士卒,与尚共破斩朱盖等。
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日食免。复拜光禄大夫。明年,为永乐少府,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
初,郃兄侍中鯈,与大将军窦武同谋俱死,故郃与球相结。事未及发,球复以书劝郃曰:“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容容无违而已?今曹节等放纵为害,而久在左右,又公兄侍中受害节等,永乐太后所亲知也。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以次收节等诛之。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又,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出为步兵校尉,亦深劝于郃。郃曰:“凶竖多耳目,恐事未会,先受其祸。”纳曰:“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郃许诺,亦结谋阳球。
球小妻,程璜之女,璜用事于宫中。节等颇得闻知,乃重赂于璜,且胁之。璜惧迫,以球谋告节,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下狱死。球时年六十二。(选自《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月间,贼虏消散期待 |
B.会中郎将度尚将救兵至率领 |
C.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暗中 |
D.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触犯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远射千余步,□杀伤众
②数月,□日食免
③球辄于内□地势反决水淹贼
A.① 所② 以③ 因 | B.① 其② 以③ 于 |
C.① 所② 其③ 于 | D.① 而② 因③ 与 |
对文中划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
B.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
C.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
D.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桂阳一带曾经寇贼横行,陈球就任零陵太守后,尽职尽责,致力于消除贼患,最终通过放水淹贼的方法,消灭了李研等贼寇。 |
B.州兵朱盖与胡兰一同反叛,合力进攻零陵,零陵地势低洼,城防简陋,难以防守,城中兵弱,无法独立击退人数众多的叛军。 |
C.光和年间,宫中宦官在朝廷的势力极为强大,陈球联合司徒刘郃、尚书刘纳、卫尉阳球,欲合谋诛灭曹节等宦官,拯救朝政。 |
D.陈球希望自己小妾的父亲程璜能够参与诛灭宦官的秘密行动,但程璜胆小,把陈球的计划出卖给了曹节,以致陈球等均被害。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
②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
(2)请找出能够表现陈球“善用计谋”的三件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小题。
高怀德字藏,真用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晋开运初,辽人侵边,以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署以牙职。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
行周卒,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刺史。太原刘崇入寇,世宗讨之,以怀德为先锋都虞候。高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
从征淮南,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置连珠寨为援,□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明日,世宗□按辔淮壖①以观贼势。还,见一将追击贼众,夺槊以还,令左右问之,乃怀德也。召至行在慰劳,许以节钺。
太祖即位,拜殿前副都检,移镇滑州,充关南副都部署,尚宣祖女燕国长公主②,加附马都尉。李筠叛上党,帝将亲征,先令怀德率所部与石守信进攻,破筠众于泽州南。事平,以功迁武军节度、检校太尉。
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王元佑、道士马就第疗之。太平兴国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
怀德将家子,练习戎事,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善音律,自为新声,度曲极精妙。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论曰:祖以黄袍之喻,使其将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贵。怀德之驰逐无度,岂非因以自隐者邪。
节选自《宋史·高怀德传》有删节
①蠕:水边平地。②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同母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行周壮之壮:以……为壮 |
B.置连珠寨为援置:修建 |
C.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觇:侦察 |
D.度曲极精妙度:估计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众皆披靡,挟父□出②置连珠寨为援,□抗周师③明日,世宗□按辔淮壖以观贼势;
A.①乃②以③所 | B.①而②以③因 | C.①而②且③因 | D.①乃②且③所 |
下列文句中句正确的一项
A.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
B.怀德夜涉淮平/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
C.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
D.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辽人侵犯边境时,怀德刚刚20岁,他对父亲说愿意跟随北征。他父亲很赞赏他的勇气,答应他随行,任命他担任了牙将。 |
B.高行周去世后,怀德仍然得到周世宗的提拔,在讨伐刘崇的战役中取得了大捷,并因此升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 |
C.宋太祖即位,仍然重用怀德,派他镇守滑州任关南副都部署,并让他娶了宣祖的女儿为妻,封他为驸马都尉。 |
D.高怀德是将门之子,功勋卓著,却不爱读书,做事不拘小节,特别喜欢打猎,史书作者对此予以了严肃的批评。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
②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2)在选文中找出能表现高怀德“武勇”的三个事例。(可引用原文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 ①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注:①髫龀(chèn):幼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 |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 |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 卒:最终 |
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信:诚实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①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 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 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 | B.②④⑥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攻打于仲文。 |
B.之前,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麻痹大意,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
C.于仲文可谓深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国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予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①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②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③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乏。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篓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善.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④为白农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日:“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节选自《后汉书·董宣传》)
【注】①剧:北海国治所剧县。②怀:怀县。③苍头:奴仆。④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塞其咎塞:弥补 |
B.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剧:大 |
C.流血被面被:覆盖 |
D.枹鼓不鸣董少平鸣:击鼓呜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宣以丹前附王莽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B.幸思自安之宜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C.愿乞一言而死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
D.威不能行一令乎儿寒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宣刚烈倔强,敢于搏击。他执法如山,不畏权势,疾恶如仇,宁死不屈;对犯法的贵戚、豪强坚决下手:决不宽贷。 |
B.董宣不贪钱财,终身廉洁。他所得赐钱,一文不取,哪怕临死,也不苟且;死后凄凉,身无长物,夫人痛哭,皇帝悲伤。 |
C.董宣爱护部属,承担责任。他在水丘岑身陷囹圄时声言水丘岑是奉命行事;决不推诿,愿意处死自己以换回水丘岑的命。 |
D.董宣虽受追责,终获宽容。他在杀公孙丹父子及其宗族亲党和湖阳公主奴仆时,曾遭受惩罚,但最后都得到皇帝支持。 |
把原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
(2)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3)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