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是有可能 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罗马法原则的
| A.重视证据 | B.契约至上 | C.公平公正 | D.注重程序 |
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苏联加快了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同时在中苏边界布置重兵。针对这一形势,中国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B.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
| C.参加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
| D.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
《光明日报》1958年8月4日报道:1958年7月14日到18日,刘少奇到山东寿张县视察,听说台前社亩产将达3万至5万斤的玉米,3万至5万斤的谷子,30万斤地瓜和宏伟社亩产15000斤籽棉的丰产后,赞扬他们说:“你们压倒了科学家,他们没敢想的,你们做到了,这是个革命。”这反映出
| A.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
| B.“共产风”刮向山东 |
| C.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
| D.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
1949年6月,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在北平创刊。当时报头由民盟副主席兼任社长的章伯钧的妻子李建生填写(图1);后来,由于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元旦报头替换成沈钧儒题写的行楷(图2);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图3)。《光明日报》报头的替换体现了
| A.人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
| B.新闻报刊的发展与繁荣 |
| C.“双百”方针受到破坏及其恢复 |
| D.“左”倾错误对报刊的影响 |
《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 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 B.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
|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
| D.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