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田秉锷教授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说:“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
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下列史实中,不能说明这一论点的是
| A.以“拜上帝教”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 |
| 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
|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
| D.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
| C.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 | D.罗马法随着国情的变化逐步完善 |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权 |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基于
|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B.官府对纺织工艺的垄断 |
|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 D.人们对牛郎织女的同情 |
1946年,丘吉尔说:“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所说的“铁幕”是指()
| A.“东方战线” |
| B.“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和军事集团对峙” |
| C.苏美在欧洲的势和范围分界线 |
| D.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分界线 |
1950的1月5日杜鲁门对国务院起草的台湾声明稿作了修改,从“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建立军事基地或使台湾脱离中国”一句中删去无意使台湾脱离中国的字样,同时把“无意”变成“目前无意”。从杜鲁门的修改中可以看出()
| A.他为将来美国干涉台湾、分裂中国“留有余地” |
| B.美国害怕卷入中国内战 |
| C.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
| D.美国为进行朝鲜战争而急于从台湾问题脱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