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商鞅只得黯然离去。这
则故事说明:
A.变法最终失败 | B.法治代替人治 |
C.民众厌恶商鞅 | D.变法深入贯彻 |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A.“知行合一” | B.“心外无理” |
C.“格物致知” | D.“经世致用” |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
B.汉代中期国家法制开始规范 |
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
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
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顶端,没有人或制度能够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但□□□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保持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能是()
A.孔子 | B.董仲舒 |
C.孟子 | D.老子 |
《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施行仁政 | B.礼法并施 |
C.君民共治 | D.民贵君轻 |
“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统一思想”使其它学说遭到禁止 |
B.“一种书”是指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
C.“统一思想”巩固了汉朝中央集权 |
D.“利禄”是指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