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下列对句中加横线字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
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根据(甲)语段内容对对子。
上联: 下联:吕蒙勤学长才略读完(甲)(乙)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①,退则死法②,当恁么③时也不妨熟歇④。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死敌:死于敌手。②死法:死于军法。③恁么:如此,这样。④熟歇:好好地休息。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 怀民亦未寝 ()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思欲就亭止息()(4) 望亭宇尚在木末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解衣欲睡思欲就亭止息 |
B.相与步于中庭死于敌手 |
C.念无与乐者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
D.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阅读古文《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必细察其纹理()② 项为之强()
③怡然称快 ()④鞭数十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上文作者围绕“记趣”叙写了自己幼时的哪几件趣事?
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中最后“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当时怎样复杂的心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出自宋 何远《春渚纪文》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公熟视久之(2)非故负之也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
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输子之意/略无慕艳意 |
B.吾知所以距子矣/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者也 |
C.舍其锦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D.虽杀臣,不能绝也/群响毕绝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用原文填空。
本文用公输班的“□□”,墨子的“□□”表现了模拟战斗的激烈。用一个字“□”点明了公输班已经技穷。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危急;从“行十日十夜”中可以看出时间非常紧迫,也表现了墨子不辞辛劳的精神。 |
B.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十金”,其真正的意图是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 |
C.墨子最终能说服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原因在于:墨子锋利巧妙的言辞;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 |
D.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深入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子非攻(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