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分享智慧”吧。【扬国学精神】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原创一条宣传语。要求宣传语中含有“经典”一词。
例:①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成长。②用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诵经典华章】经典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①《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相近的阐述: ; 。
②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两章》中与这一看法相同的语句是: , 。【晒百家观点】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岐。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样说服他?
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时,有人曾强迫灵谷老人给汪精卫送过一幅对联。内容是:“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当时人们无不称赞这副对联写得词工句丽,是歌德颂才的佳作,可不久就有人发现这是灵谷老人利用汉字谐音双关,借联刺奸的隐语。请你把上下联各改动两个字,以还原这幅对联的真正意思:
上联:下联:。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没有一本书的家,________________;没有一本书的家,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
材料一: 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的多位前总理曾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2000书写个汉字。
材料二:【A】由于学校及家长不重视写字教育,使广大中学生的书写水平有逐年下降的倾向。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10份抽查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不整齐。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笔记本。有网站对中小学是否需要加强写字教育进行投票表决,赞成的人数是100%。画线句【A】有语病,可修改为:
。 (不得改变原意)请用简洁的语文概括你阅读两段材料后得出的结论。
结论: 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有人问:亲情是什么?孤单的人说:亲情是夜空中的一首歌谣,使孤寂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口渴的人说:亲情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危的人感到生活的希望。:,。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011年5月1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该报告指出,学生汉语能力下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也在退化,同时微博的产生,创造了一大批网络新词汇,但在产生新词的同时,每年也有30%—40%的新词消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目前正在制定《中小学学生写字标准》,预计今年内出台。
李宇明表示,《中小学学生写字标准》包括楷书、行书、隶书等常用字体。标准出台后,有可能会增加中小学生的书法课程,但不会强制性以考试的形式让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