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三年级围绕“今天,我们如何学雷锋”活动举行了一场辩论赛,其中正方
同学的观点如下:
参加“学雷锋”活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助人为乐。我们只要参加为人民服务的活动,就能学到雷锋精神,创造有价值
的人生。因此,参加实践活动最为重要。
运用哲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对正方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选择一个哲学观点即可,本
题14分)
我国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美”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对外经济合作拓展到以工业制造、建筑、石油化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为主,并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其它诸多领域。全方位、宽领域的“走出去”格局逐渐形成。
(1)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世界市场的知识,分析我国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依据和意义。
(2)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
材料一我国2006——2009年投资和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项目 |
2006年 |
2007![]() |
2008年 |
2009年 |
投资 |
42 |
40.9 |
45.1 |
42.3 |
消费 |
38.7 |
39.4 |
45.7 |
52.5 |
注:我国平均消费率为58%,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平均投资率为3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美国消费对其GDP的贡献率约在80%左右。
材料二进入“后危机时代”的2010年,中国经济应从“保增长”转向“促转变”,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跟踪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功能,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特别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材料三 2008年国务院出台最新机构改革方案:“大部制”有望精简国务院部门为20个。参与设计政府机构改革课题设计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寿龙教授表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从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走向公共服务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
(1)分析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国家应怎样利用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基本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三十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变化
改革开放初 |
2007年 |
|
人均寿命 |
68.2岁 |
73岁 |
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
1.94张 |
2.63张 |
全国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 |
10.1亿,人均1.1次 |
28.4亿,人均2.2次 |
政府和个人卫生医疗支出占卫生医疗总支出百分比 |
36%,21% |
18%,49% |
注:人均寿命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医院床位数反映医疗供给。人均诊疗次数反映医疗需求。
表2:三十年医疗卫生改革探索
阶段 |
主调 |
内容 |
第一阶段 20世纪90年代 |
谁为主导 |
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 |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年 |
看好事场化 |
“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 |
第三阶段 2005年—2007年 |
医改变革 |
面对医疗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基本公共医疗。 |
第四阶段 2008年至今 |
新医改启动 |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材料二新医改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我国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
(2)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 2008年9月15日,伴随着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而且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又引发了全球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材料二:为了防范美国次贷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2008年9月15日到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罕见地先后四次下调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二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材料 三: 10月24日,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东盟的首脑在北京商定,最迟到明年6月推出总额800亿美元的联合基金,来避免东亚地区陷入金融危机。世行专家表示,共同基金可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维护东亚地区金融和经济稳定,从而为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曙光。
⑴ 上述三段材料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⑵ 请运用有关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必然性。
2008年8月8日晚8时,承载着 海内外中华儿女百年梦想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揭开了她那神秘的盖头,恢弘壮观的气势,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独特的构想,多彩艳丽的场景,震撼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情景一:奥运会吉祥物作为奥运会的核心识别元素之一,大量的奥运产品是通过其形象或者引用其形象进行制作的,自然也就成为奥运市场开发的重要载体。北京奥运会推出了5个“福娃”,其形象适合于各种体育项目的造型和各种奥运纪念品的搭配和组合,包括不同材质的纪念品制作,因而给吉祥物的市场开发提供了巨大空间。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6分)
情景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记者在街头进行随机采访:
市民甲:太棒了!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
学生乙: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外国游客丙: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现代技术,将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上述甲、乙、丙三人的观后感,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