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共 24 分)确保旧姓“舌尖上的安全”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保障食品安全, S 省找准“起点”,整治生产环境,采用公司加农户的集约化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农业,夯实食品安全基础;聚集“焦点”,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突破“难点”,建立黑名单制度和诚信档案,让利欲熏心者得不偿失:打造“亮点”,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形成食品安全全民参与、社会共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 S 省是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 ( 12 分)
材料二:食品安全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问题。因此,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要依靠法治外在约束,更要以诚信体系建设为基础,大力倡导诚信教育,以诚信成就舌尖上的中国梦,只有当每个公民有了诚信与善良的品格,市场才不会出现为了个人私利而欺诈他人的行为:只有当诚实守信的观念深入到企业商家的骨子里去,才能从根源上消除食品安全的顽疾;只有当诚信价值内化于公民、企业之心,外化于公民、企业之行,“舌尖上的中国梦”才不会永远是梦。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以诚信成就‘舌尖上的中国梦’”的理由。( 12 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已于2013年2月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0多年来,中国涌现出的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回答:
(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何关系?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材料一从1999年起,寿光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菜博会”不仅是经贸往来的平台,而且是集中展示蔬菜文化的舞台。从最初在场馆内展示蔬菜瓜果,到举办新闻发布会,再到建设专用网站,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领略到寿光蔬菜文化的魅力。
(1)结合材料,分析大众传媒在蔬菜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材料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2)运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城镇化建设的经验。

材料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要战略任务。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以高水平的“美丽”文化产品促进文化市场的规范化,不断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 “美丽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如何发挥中华文化的魅力?

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大胆精彩的猜想、精确控制的实验、正确有效的定律。然而,科学探索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如,诺贝尔为发明安全炸药,多次身受重伤;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先后发生爆炸和解体,多名宇航员殉难;中学数学教师欧姆发现的电阻定律长期得不到德国权威们的承认;修道院教士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一些权威抵制达34年之久……正是人类的孜孜以求,终使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结合材料,分析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有: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差,集中度低;立法滞后、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甚至违规排污;部分国人不顾公共利益追求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加剧环境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财政支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为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