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⑴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世纪中期,清朝内外交困。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开展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出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各打出什么旗号?列举两个洋务派所兴办的近代著名企业。
(3)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在目的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
(2)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材料一: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中国商定……
材料二: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其在中国开设工厂……
请回答:
(1)两段材料分别节选自什么条约?
(2)两个条约相同点都割让中国土地,分别是什么?
(3)两段材料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一: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材料三:“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东亚病夫”,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的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
请回答:
(1)材料一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2分)
(2)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2分)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2分)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2分)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寻求的中国出路是什么?(2分)为此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大事?(2分)
央视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这样陈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 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请回答:
(1)“为了民族复兴,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 1840年在中国广东海面一批外来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撬开了中国的国门,请说出这是哪一侵华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3分)
(2)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请至少再举三次1840年后,中国遭受的外来侵略。 (3分)
(3)在了解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后,你有何感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