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读之竟日(        )     他日补旧纸    (        )
用其人(        )     必以人祠,乃  (        )
选出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太祖常劝读书瓜洲诸园亭,俱假山显
B.复奏初匠师其言,塔遂定。
C.跪拾之以归袭不与其君顾他人
D.凡吾所以求雨者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                                                                          
(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
译文:                                                                         
(3)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译文:                                                                         
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                     ”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                     ”(用原文语句填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今齐地千里 (2)王之甚矣
(3)寡人之耳者(4)时时而
下面句子中与“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秦王然怒__________ (2)公亦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
(3)秦王色挠__________ (4)长跪而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3分)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4 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刻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其剑舟中坠于水() ②吾剑之所从坠()
③入水求()④楚人有江者()
翻译句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寓言包含了哪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①学而习之()②人不知而不()
③不亦乎()④不习乎()
请翻译下列句子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阻之(或:有的人)

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