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此次《刑法修正案(八)》中引人注目的修改有: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正式入罪;食品安全犯罪加重处罚,最高可判死刑;剑指黑恶势力,加大了对涉黑犯罪的刑罚力度;整治“恶意欠薪”,拒付报酬行为正式列罪……
材料二:2011年5月9日晚,知名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北京发生交通事故,经酒精检测,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车,按照《刑法修正案(八)》的新规定,他将面临拘役的刑事处罚。在公众和媒体紧盯“醉驾入刑”时,高晓松成为第一个“以身试法”的名人。这种名人身份,让其醉驾的新闻在极短时间内成为舆论的热点,人们对醉驾中的种种细节都给予了关注。据此,人民网制作了《明星酒驾引热议,您咋力?》的调查。
材料三: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高晓松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人民币。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
(2)醉酒驾车害人害己,做出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严惩,所以我们要做守法公民。有人认为“只要法律规定不能做的我们不要去做就不会违法了”,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3)打击醉酒驾车仅靠法律是不够的,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请问: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人们遵纪守法有何积极意义?这对国家和公民分别有什么启示?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正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依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国家·复兴之路】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
(1)请将图中的①②补充完整,并回答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什么?
【区域·先行示范】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10年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针对四则材料的内容,分别总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
【天津·奋楫笃行】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3)请你作为“文旅推荐官”完成“天津名片”,推介魅力天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以文化兴盛为支撑。
材料一:甲骨文是商朝留下的宝贵遗产,古人以细致的观察和惊人的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为,转化成字符,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数千年来,汉字的结构没有改变,但形态、意蕴不断丰富发展。
(1)根据知识卡片,说明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哪些特性。
材料二:千百年来,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书写着灿烂的中华文化。进入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积极探索,推动中国书法散发光彩:精选跨度长达3000年的中国书法史上经典作品,策划大型文化节目,用书法作品串联起历史文脉,展示书法之道;将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计算机字库,以适应键盘输入逐渐代替笔墨书写的变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应用;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综合运用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生动再现存于甲骨、碑帖等文物上的书法文字,推动文字书写审美“飞入寻常百姓家”。
(2)运用文化知识,分析文化工作者的探索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3)围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主题,运用所学知识,从“情怀与抱负”“文明交流互鉴”两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感言。(要求:不得抄袭材料;字数6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学校、姓名等信息。)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南充实践,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命力和实践力。
【晒出亮丽成绩 再谱发展新篇】
以下是《2024年南充市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内容摘要。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4.8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5.8亿元、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3.1亿元、增长11.4%。
☆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86.6%,嘉陵江干流常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12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1)结合材料,分别概括南充2023年所取得的亮丽成绩。
【坚持法治思维 筑牢生态屏障】
2023年,南充全力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全省首部嘉陵江流域地方性法规——《南充市〈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加大检查力度,多措并举开展生态环境执法。组织嘉陵江沿线18个人民法庭共建“清水法庭”联盟,严厉惩治非法捕捞、非法采矿、乱砍滥伐等行为。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群众基础。
(2)结合材料,运用厉行法治的知识,请说明南充是如何以法治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推介大美南充 助力文旅发展】
南充历史悠久,底蕴厚重。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三国遗迹、古城风貌、将帅故里、嘉陵江风光魅力独具。
(3)中国式现代化的南充实践离不开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请你撰写两条宣传标语,推介大美南充,助力文旅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项任务之首。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GDP总量统计数据显示,按不变价格计算四川省2023年上半年GDP总量实际增长5.5%,与全国增速相当。其中,成都市GDP总量高达10705.49亿元,在四川省内排第一,为第一档。绵阳市、宜宾市分别排名第二、第三为第二档。德阳市、南充市、泸州市、达州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分别排名第四至第九名,为第三档。内江市、自贡市、眉山市、遂宁市、广安市、攀枝花市、广元市分别排名第十至第十六名,为第四档。资阳市、雅安市、巴中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分别排名第十七至第二十一名,为第五档。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一省五档”现象的意涵并分析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根本途径。
材料二:截止2024年3月,成都市启动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总数增至146家;出台科技成果转化28条政策措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蓉漂人才矩阵”行动深入开展,新增科技领军人才982人,新落户青年人才6.9万人,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成都市采取的上述措施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3)九年级某班拟举办“科技赋能、创新主导”主题活动,请你为该主题活动的形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烟台发展】
2024年1月17日,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某校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开展探究式学习。
材料一:《报告》第一部分是烟台市2023年工作回顾。老师从《报告》中摘选出三个关于“工作开展”的小标题(见表格左列),同时让同学们搜集整理了烟台市2023年成绩单(见表格右列)。
工作开展 |
序号 |
成绩单 |
以高质量过万亿为目标奋力冲刺 |
①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激活发展引擎,深入推进“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活动 ②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烟台昂首挺进万亿级城市行列 ③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和7.4% ④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⑤全国首创“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全国首推政务服务改革用语规范 ⑥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
|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创新进取 |
||
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增进福祉 |
(1)请将成绩单内容与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对应。(只填写序号)
(2)材料一表格中“工作开展”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材料二:《报告》第二部分主题为“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走在前”。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烟台新的定位,为此烟台市将采取一系列举措。以下是老师整理的部分内容:
★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叫响“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城市品牌。★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挺起烟台向更高目标迈进的产业脊梁。★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生活”绿色低碳转型,实施零碳供暖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
(3)阅读材料二思考,“烟台举措”将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