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实验中是根据 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如图_______所示的实验。
小红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的同学,有一次,在她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想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她回答一下:
⑴琴声、歌声是通过传播到小红耳朵的;
⑵小红能清楚的分辨出哪是提琴声、哪是小号声,原因是;
⑶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高,男低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大。(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⑷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的越紧,振动的越,发声的音调越。
小红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的材料 |
琴弦的长度/cm |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
|
A |
钢 |
20 |
0.3 |
B |
钢 |
20 |
0.7 |
C |
尼龙丝 |
30 |
0.5 |
D |
铜 |
40 |
0.5 |
E |
尼龙丝 |
40 |
0.5 |
如果小红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
为的琴弦。
②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㈠实验研究;㈡分析归纳;㈢提出问题(或猜想);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红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③在上述探究过程中,主要用到了的研究方法。
⑸问题探讨:小红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声音的一些知识,于是她查找了如下资料:
共鸣
两个发声频率相同的物体,如果彼此相隔不远,使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发声,这种现象就叫“共鸣”。
有趣的是:几乎随便什么容器里的空气(叫做空气柱),也会同发声物体共鸣。拿一个发声体靠近容器口,如果频率适当的话,那么,空气柱就会发生共鸣,使声音大大增强。根据声学家的研究,只要波长等于空气柱长度的4倍,或4/3倍、4/5倍 ……的声音,传入容器后就能引起共鸣。这就是我们把耳朵贴在热水瓶等容器口上能听见嗡嗡声的原因。
①什么条件下空气柱会发生共鸣?
②一把普通热水瓶内部高度大约是30厘米,则波长为厘米的声音传入热水瓶,会引起共鸣。
③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此现象?请举一例。
(7分)同学们在学习了伏安法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后,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U0=3.8V)
(1)小姚小组采用电路图的方案。
①请按照电路图连接的实物图。
②闭合开关后,灯都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读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8V,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2)小明小组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中电源电压未知,电阻R的阻值已知)。
①电路如图所示;
②移动滑片P滑到任一位置,开关S拔到位置1,读出电流表示数I1;
③开关S拔到位置2,滑片位置不动,读出电流表示数I2。
先算出灯泡的电阻RL=(请你用所测的物理量表示),再根据:计算灯泡的额定功率.他们按此方案测量,发现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相差较大,原因是 ;仔细分析后,他们认为要准确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只需将上述步骤②改为。
(5分)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下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钩码总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2 |
0.05 |
0.4 |
0.15 |
(1)如果按表中数据计算,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J,人做的总功为J;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结合测力计放大图, 可知小强的错误是: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分)小明准备用天平、量筒、小烧杯测量一瓶食用油的密度,他设计了以下步骤:
A.将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B.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m1
C.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质量m2
该实验的原理是 ,为了减小误差,合理的顺序是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p=。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设计的电路图,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该组同学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出微弱的光亮。导致上述现象的不规范操作是。
(3)若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此时灯泡的电阻为Ω。接着用这个电路测小灯泡正常工作(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伏)时的电阻,滑片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4)该组同学分别记录三组电压和电流值,通过计算发现灯丝电阻是不同的,他们还了解到其他组同学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