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②,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③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二)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注】:①俭:荒年。②率物:为人表率 ③豁:抛弃。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值水俭(遇到) | B.处之不易(容易) |
C.始得补诸生(开始) | D.躬畚土筑垣以居(亲自)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A.虽欲率物虽乘奔御风 |
B.勿以我受任方州此独以跛之故 |
C.家人且怨且叹年且九十 |
D.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而伯乐不常有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②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殷仲堪与江天一虽身份不同,但同作为读书人,他们认为求学最重要的品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①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②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③,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④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⑤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⑥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节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
【注】①校越:主持越地的考试。②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宋元明人都用陵名来称呼已故的皇帝。③曲糵:指酒。④体格:体裁格调。⑤韩、曾:韩愈和曾巩。⑥骚坛:文坛。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断句:文 长 每 见 则 葛 衣 乌 巾 纵 谈 天 下 事 胡 公 大 喜。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屡试辄蹶()(2)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3)公以是益奇之()(4)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翻译: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蕙主持越地考试时发现了徐渭,并认为他是当时国家杰出的人才,但是此后徐渭屡次应试却均未能考中。 |
B.徐文长有才能谋略,好出奇计,谈论军事常常能抓住要害。 |
C.徐渭身体虚弱,但由于他曾游历齐、鲁、燕、赵各地,见识广博,胸有豪情,因此诗作中流露出王者气概。 |
D.徐渭诗文成就突出,应是有用之才,却不为当世所重用,作者很是同情和感叹。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课文《出师表》)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猥自枉屈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后值倾覆 (4)不效,则治臣之罪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B.若无兴德之言何陋之有 |
C.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渔人甚异之 |
D.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阅读《活板》,完成下面题目。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薄如钱唇厚此薄彼 | B.则第二板已具别具匠心 |
C.字平如砥坦荡如砥 | D.若止印三二本门庭若市 |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持就火炀之()②则以纸帖之()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活板印刷时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
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733年。 ③就傅:跟随老师④为:是⑤非常:不寻常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⑴弗之怠⑵俟其欣悦
⑶日数千言不肯休⑷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下列句中划线字与“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加点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 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C.师无以应 | 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⑵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联系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学习态度和从师方式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二)江郎梦笔
淹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 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解释划线词语。
①世隶耕 ②邑人奇之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④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⑤又尝宿于冶亭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并自为其名②或以钱币乞之③邑人奇之
④淹为宣城太守时罢归⑤前以一匹锦相寄翻译下列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③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从《伤仲永》中找出表明作者写此文目的的句子。
阅读两文,说说方仲永和江淹的结局是怎样的,二人的共同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