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民主化是普世价值,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
要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
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
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
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
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
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
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
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材料四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
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至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五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
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
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4)对比材料四和材料五,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根源。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材料二 朱家三子朱传杰成长为一个青年商人,最初经营一家货栈,后逢张作霖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蔚然成风。受此影响,他瞒着父亲抵押了朱家经营的“山东菜馆”,又联合当地山东和热河商家共同集资兴办了“山河煤矿”,成为煤矿的总经理……日本财团森田物产对“山河煤矿”垂涎已久,对朱家威逼利诱、巧取豪夺,最后夺取了山河煤矿的控股权。九一八事变爆发,哈尔滨沦陷在即,国难当头,朱传杰被迫忍痛炸掉煤矿,刚刚开业的煤矿昙花一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中英鸦片贸易以及由此引起的两次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材料。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 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四马克思在《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中指出:“在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到底什么是自由贸易呢?这就是资本的自由,排除一些仍然阻碍着资本前进的民族障碍,只不过是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罢了。”因此,不平等条约的“不平等性”就体现在“英国垄断”前提的设置上,友好条约贩卖的东西正是剥削秩序。
——《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这句话?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对外贸易、暴力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依次演进,是资本世界增值运动进程中的‘三位一体’”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自由贸易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世界性金融危机仍然在肆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由贸易的原则面临严重威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2000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材料二 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至2001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77起反倾销案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13%以上……2001年1-11月中旬,我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投诉案件已经达到34起……据统计,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15类商品,影响13000多家企业,包括钢铁、彩电、纺织品、化工、玩具等行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2000年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并请就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2: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
……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在北京朝廷。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1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2)材料1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他们又想通过“修约”达到什么目的?
(3)材料2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得到了哪些特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2:英国创立了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加以调整,使本国的政治制度体系趋于完善。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其形成的相关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8分)
(2)简要分析上述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