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何以战。 以: 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请分析这次战役曹刿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地名。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雨霁,岩峦奇秀(天放晴) | B.此胜概,不能吟咏(景象) |
C.实见侍御吟赏起予(启发) | D.凡再举成名(举起)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刘瞻之先,寒士也。水陆草木之花 |
B.絪大讶其佳绝策之不以其道 |
C.公咨嗟久之而去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D.却返于亭,欲题诗不戚戚于贫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戏之曰:“莫是尔否?”
②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节选)
【乙】芙蕖①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③。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④矣。迨⑤至菡萏⑥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李渔《芙蕖》(节选)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称。②荷钱:初生的荷叶。③妍:美丽,好看。④逸致:情趣。⑤迨:等到。⑥菡萏:花苞。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日上日妍()②及花之既谢()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此皆言其可目者也。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
③濯清涟而不妖()④可爱者甚蕃()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两项()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
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 |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 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萇:人名。④窭:贫穷。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伯珍少孤贫( )(2)学书无纸( )
(3)山水暴出 ( )(4)建武四年,卒(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理解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⑵吾谁与归
⑶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⑷于是举士五人任官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