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脱氧中的一步主要反应为:4Fe(OH)2+ O2+ 2H2O = 4Fe(OH)3 (红褐色固体)Fe(OH)2读作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某同学用食品脱氧剂(2g铁粉、0.5g活性炭、0.5g食盐)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Ⅰ:
请回答:①操作Ⅰ的名称是 ,
②溶液丙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写微粒符号)
实验Ⅱ:将乙洗涤烘干后,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乙生成丁。
进行如下实验,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产物略去)。
①金属A与B的活动性:A B(填“﹥”“﹤”或“﹦”);
②区别有色溶液C与有色溶液D的方法是
;
③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④向溶液C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 。
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222】加热完全分解后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称取了4.44g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高温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冷却到室温后,称量黑色固体产物质量为3.2g。
他们对固体产物作出了以下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铜;②可能是碳粉;③可能是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以上猜想的理由是:。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若出现的现象,则猜想①正确;
若出现的现象,则猜想③正确。
(2)乙同学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分析了一下,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理由是:.
(3)丙同学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猜想②,他的理由是:。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丁同学通过查找化学资料,证实了前几位同学的实验和推理是正确的。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①Na2CO3 + CaCO3 = CaCO3↓+ 2NaCl
①2NaHCO3 Na2CO3 +CO2↑+ H2O
③Ca(HCO3)2易溶于水。
④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表中的百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aHCO3 |
Na2CO3 |
||||
0.1% |
1% |
5% |
0.1% |
||
CaCl2 |
0.1% |
无明显现象 |
有浑浊 |
有浑浊源 |
有浑浊 |
1% |
无明显现象 |
有浑浊 |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
有沉淀 |
|
5% |
无明显现象 |
有浑浊 |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
有沉淀 |
【进行实验】
序号 |
实验装置 |
主要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1 |
![]() |
向 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 量Na2CO3 和NaHCO3 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 |
2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
实验2 |
![]() |
向Ⅱ中加入试剂a,向Ⅰ中 加入少量Na2CO3或 NaHCO3 固体,分别加热一 段时间 |
Na2CO3 受热时Ⅱ中无明 显现象 NaHCO3受热时Ⅱ中出现 浑浊 |
实验3 |
![]() |
向Ⅱ中加入试剂a,向Ⅰ中 加入少量5%的NaHCO3溶 液,再滴加5%的CaCl2溶 液 |
Ⅰ中出现浑浊,有气泡产 生Ⅱ中出现浑浊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 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 中,试剂a为。
(3)实验3 中,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CaCl2 =" ____+_______+________+" H2O(本题1分)
【反思与评价】
(1)实验2 中,加热NaHCO3后,试管Ⅰ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写出所有可能)。
(2)资料④中,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实验方案分别为:
①;②;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
他们对此瓶无色液体是什么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硫酸铜溶液
猜想二:稀硫酸溶液
猜想三:过氧化氢溶液
小组同学对标签又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分析,他们一致认为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
【设计方案】
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如下方案: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该液体,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实验与事实】
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与解释】
(1)以上事实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2)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反思与评价】
(1)在实验中,某同学提出应该先将气体收集,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你认为(选填“有”或“没有”)必要。
(2)为避免在今后的实验中出现标签残缺的情况,在倾倒液体时应注意
【拓展与迁移】
根据探究结果,重新贴好标签。标签上化学式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氢元素显+1价)
(7分)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填空和回答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小红同学向一定量的纯碱溶液中投入一定量的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到常温后,观察到白色不溶物,过滤,得滤液A和白色固体B,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合反应方程式为:①
【问题】:滤液成分是什么?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
猜想 |
Ⅰ |
Ⅱ |
Ⅲ |
Ⅳ |
滤液A中的溶质 |
NaOH |
NaOH、Na2CO3 |
NaOH、Ca(OH)2 |
NaOH、Ca(OH)2 |
白色固体B的成分 |
CaCO3 |
CaCO3 |
CaCO3 |
CaCO3、Ca(OH)2 |
【讨论】:猜想Ⅳ成立的理由:②
【实验】:小飞针对猜想Ⅱ中的滤液,开展如下验证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滤液A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 |
无气泡产生 |
猜想不成立 |
【反思】:请你判断小飞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③
若要证明猜想Ⅱ中的滤液成分正确,你的操作为: ④ 。
猜想Ⅳ成立时:判断滤液A中含可溶物质一种物理方法是: ⑤。
上述实验后的废液应怎样处理后才能倒入下水道?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