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分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
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
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
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⑴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
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⑵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
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
天的劳役的办法。”
⑶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
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
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
“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
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
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
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的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材料三 2008年3月22日台湾举行了入联、返联公投,因参与公投的人数,均未达到
法定票数,遭到否决。华盛顿时间2008年10月3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决定向台出
售总价值64.63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装备。2008年10月21日,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以厦
门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的身份来台进行学术交流,在参访台南孔庙时,遭到绿营支持者的
暴力攻击。
材料四 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
谈。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
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
(2)据材料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任务
是什么?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
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
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
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
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 间接民主乃现在最流行的民主,那便是由老百姓选出代表负责处理国政,这又
叫作代议的民主。这种间接的民主现有三种类型,第一是内阁制,以英国为代表;第二
是总统制,以美国为代表;第三是委员制,以瑞士为代表。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
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
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雅典权力的理解。
(2)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
同。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是如何实现“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
资产阶级民主”的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
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
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
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
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
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
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
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
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
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
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当时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
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1917.10.23)》
材料三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
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四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
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此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3)材料三、四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
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生产力方面、社会关系方面、国际格局方面)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