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
细柳营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至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②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匈奴大入边( ) (2)将以下骑送迎( )
(3)锐兵刃( ) (4)按辔徐行( )将画线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①:
译文②: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天子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情形如何?
(2)天子劳军至细柳军,情形如何?本文对汉文帝分别有哪几种称呼?
概括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节选)
崔铁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尔翁长铨①,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乎?”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②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③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④,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⑤。”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注:①絟:量才授官②白:告诉③内:同“纳”放进④寻找太监的晚辈⑤贾(gū):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恚而语女曰:
②内所著披袄中:
③予佐而贾:
④出珠授之:
(2)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固吝者何?
A.学而时习之 |
(论语) |
B.吾恂恂而起 |
(捕蛇者说) |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刻舟求剑) |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核舟记) |
(3)翻译句子
①公屡促之,必如约
②但少闲人入吾两人者耳
③呼而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从文中概括一则实例,并据此写出王忠肃公的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 ②衡于虑 ③出游数岁 ④期年,以出揣摩
(2)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4)【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2)解释下列加点定的词语。
①主人日再食: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④会福唐刘彝赴阙: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当余之从师也 |
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
B.①久而乃和 |
②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
C.①乃归葺小室 |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D.①所造诣人莫测也 |
②夫大国,难测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 ,【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 。
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既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日:“郭偃之法,有所谓柔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雍者,便辟⑤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垩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而若:或者。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⑤便辟:素近宠爱者。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故至今不遣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B.未得相马之工也 |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C.买马而善 |
京中有善口技者 |
D.然而王之买马也 |
辍耕之垄上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4)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蹦迪,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1)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顷。
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蝗灾。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立捕治之:
②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③御史以闻:
④明年卒: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幼学执敏置诸狱。
②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