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短文完成问题。(21分)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  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②山阴:今浙江绍兴。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解释划线的词语。
戚戚                           ②                        
吝情                           ④晏如                            
起彷徨                        ⑥乘小船                      
翻译句子。
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译:                                                               
②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译:                                                               
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的性格,理由是什么?
试举例说出陶渊明、王子猷共同的性格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即公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 》 由南北朝时期南朝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
(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尊君在()(2)去后至()
(3)相而去()(4)元方入门不()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释加点的词语。
(1)遽其舟 (2)不亦 (3)求剑若 (4)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遽契其舟/因释其耒而守株
B.是吾剑之所从坠/至之市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D.楚人有涉江者/宋人有耕者

翻译(1)是吾剑之所从坠。(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甲乙两文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讽刺了哪种人?
当你在船上,看见楚人“遽契其舟”,你会如何劝告他?

徙木偾表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注释】偾(fèn)表:放倒标帜。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令于邑中曰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送鲍浩然之浙东
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择其善者而从之

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师表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必能裨补阙漏
(3)猥自枉屈 (4)后值倾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