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 (2)吾日三省吾身 省:
(3)思而不学则殆。 殆: (4)博学而笃志 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的句子是:
孔子认为应该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孔子是如何看待物质生活的?你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本文选自__________,标题中的“讽”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孰视之(仔细) | B.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
C.战胜于朝廷(在) | D.期年之后(几年)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 今齐地方千里 ________________
② 徐公不若君之美 ________________
③ 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
④ 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___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成功劝说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志,甚奇之。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等死,死国可乎②吴广以为然。
③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④勤知其有清志,甚奇之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辍耕之垄上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佣者笑而应曰而庭宇芜秽
尝与人佣耕尝闲处一室
勤知其有清志安陵君其许寡人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扶苏以数谏故”相同的一项是()
A.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 B.吴广以为然 |
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比较甲乙两文中人物特点,说出其异同。在刻画人物方法上,都有哪些共同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l7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à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今齐地方千里(2)王之蔽甚矣
(3)语之曰(4)莫敢饰诈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求于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B.皆以美于徐公所欲有甚于生者 |
C.达于汉阴征于色,发于声 |
D.万钟于我何加也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1)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2分)
(2)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3——25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两处)
是 故 古 之 王 者 建 国 君 民 教 学 为 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② 是故古之王者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如是再啮如其言 | B.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 |
C.湮于沙上于我如浮云 |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可以为师矣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时时而间进
(3)意犹不足(4)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