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相与步于中庭     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水清洌       
悄怆幽邃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甲乙两文都有精彩的景物描写,甲文用比喻的修辞描写了月光的____________;乙文用游鱼来____________(描写方式)写出了潭水的____________。
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时所作,都是借景抒情,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叔敖,将死,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
(1)孙叔敖(2)其子曰
(3)吾不也(4)王以美地封其子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从孙叔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之者谁?⑵醉翁之不在酒
⑶云而岩穴暝⑷野发而幽香
与“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C.如冷光之乍出匣也 D.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篇游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至陈 ()(2)将军身坚执锐()
(3)皆其长吏()(4)梁以此籍()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陈涉立为王/于是项梁教籍兵法 B.辍耕垄上/杀以应陈涉
C.季父项梁/ 略知 D.若佣耕/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毋妄言,族矣。
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玩亵:②不蔓不枝:
③陶后有闻鲜:④亭亭净植: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结合对选文的理解填空:【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2分)
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摘而藏之 B.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C.聚室而谋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课外文言文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①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②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⑤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⑥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注释】①押伴:接待、陪同。②钤辖:有两个义项,1.节制管辖。 2.宋代武官名。③戢:收敛。④涂潦:大水。⑤侪:辈,类。⑥畚锸:簸箕铁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书属辙曰属:嘱咐 B.至与钤辖亢礼亢:匹敌
C.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 D.以虞水之再至虞:料想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 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警告他们,如果不改,要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杭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2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2分)
 (3)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