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陈章侯蔑视显贵》一文,完成小题。
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有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头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怫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①诞僻:怪僻。②周其乏:周济他们的贫困。③藉:依靠。④索:求。⑤搦(nuò)握。⑥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⑦强:强迫。⑧头裸体:摘掉帽子,脱掉衣服。⑨怫然:生气的样子。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游于酒(      )     ②千金不为搦笔也(      )
③谩骂不(      )     ④乃自先(       )
与所给例句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诱之入舟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D.今方来,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尤  喜  为  贫  不  得  志  人  作  画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文中表现陈章侯蔑视“一龌龊显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附加题
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奚:何,什么。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问涂焉  涂:____________ (2)黄帝再拜稽首 再:____________
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总结小童指导黄帝治理天下的这件事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蒙乃始就学 B.或以钱币乞之/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得为众人而已耶/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固若金汤

仲永由五岁时奇才初露,到少年时的口口口口口口口, ,再到二十岁时的口口口口口,完全是因为父亲口口口,由此可见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原文填空)(3分)
翻译句子。(3分)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详写幼年时的情形,暗示仲永前途无量,为后面他才能的退化作铺垫,略写后来的情形,与之前的情形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中心,紧扣了“伤”字。
B.最后一段议论抒发出作者的真切感慨,发人深思,令人信服。
C.为了增强说服力,叙事部分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后对比中蕴含着作者的观点。
D.作者认为天才不值得炫耀,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关键还是遇上懂得教育的家长。

阅读《桃花源记》的选段,完成小题。(共10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本文的作者是,名,字(朝代)著名诗人。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便还家②如外人
答之④阡陌交通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选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用原文回答)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为之强()⑵徐()喷以烟
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B.吾日三省吾身能张目对日
C.以丛草为林… 仁以为己任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人谋而不忠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作者小时候极富情趣,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盜,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节选自《晏子春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齐之辞者也()②其实味不同()
③夫灵山以石为身()④圣人非所与也()
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3分)
例句:草木为发

A.吾欲辱之,何也? B.何都不闻消息
C.祠灵山 D.虫蚁为兽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用自己的话说说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
齐大旱逾时,晏子为何再三劝阻景公不要祭祀灵山和河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