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选段)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醉翁亭记(选段)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朝晖夕阴 (2)多会于此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醉翁亭记 |
B.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不知人之乐 |
D.览物之情四时之景不同 |
翻译下列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甲文概说阴晴变化的语句是“ , ”;乙文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的语句是“ , ”。
请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③还次蒲州驿
④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烨然若神人 |
②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B.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C.①时人莫之知也 |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D.①则天甚异之 |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4)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存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 。
②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 的特点。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 |
旨: |
|
②然后能自反也 |
反: |
|
③君子之学必好问 |
好: |
|
④舍问,其奚决焉 |
舍: |
|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chī):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朝服衣冠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④乃号令三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5)【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 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公登路寝①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②,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③,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④.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⑤.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⑥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路寝:台名。②陛:帝王宫殿的台阶。③足以便生:够用就行了。④节于身,谓于民:自身省力,又教育了百姓。⑤璇室玉门:华丽的宫室。⑥顷宫:巍峨的宫殿。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忿然而作色,不说
②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甚于夏殷之王”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B.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4)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5)从课文晏子使楚中,我们已经领略了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请你针对本文作分析。
文言文阅读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①,其状如樗②,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③,浴之已疥④,又可以已胕⑤.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⑥而黑端,名曰豪彘⑦。
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扎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起阴多铁 阴风怒号 B. 其名曰黄雚 名之者谁
C.白华而赤实 其实味不同 D.其状如豚而白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下列选项中的“于”,与“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积于今六十岁矣 B.受地于先王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告知于帝
(3)翻译句子。
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4)请在横线上,将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 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