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题目。
辛毗引裾①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②。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③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 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 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 三国时魏国侍中。②帝:魏文帝曹丕。③厕:安置。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3分)

A.辛毗裾(拉,拽) B.而帝意甚(坚决)
C.作以待之(脸色) D.帝遂衣不还(努力)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良久不知有汉
B.帝奋衣不还与外人间隔
C.陛下不臣不肖此夸能
D.卿谓我徙非邪莲出淤泥而不染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②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文章表现了辛毗怎样的品质(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 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 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一:整个。④独止:一个人留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尊君在

②不忍

③友人 巨伯曰

④子可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划4处。

(4)请给【甲】【乙】两文各拟一个标题。

(5)【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甲】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之友   的性格;

【乙】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荀巨伯   的性格。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中诗人所呈现的情景。

(2)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整首诗歌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民族气节?对后世有何影响?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③益奇而坚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令“葬之于人腹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①棺椁(guǒ):套棺;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③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④穿圹 (kuàng):掘墓穴,挖坟坑;⑤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蔽甚矣

蔽:所受的蒙蔽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当面讽刺

C.发甲卒为穿圹

甲卒:士兵

D.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属:通“嘱”,交付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B.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C.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D.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谏齐王时,采用类比方式说理,层层推进,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B.齐王真诚采纳邹忌的谏言,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实现齐国大治。

C.楚王宠爱马,让他的爱马在吃、穿、住等方面过着优裕的生活,最终导致马肥胖而死。

D.楚王欲以人君礼葬马,优孟冒死直言,以退为进,消除楚王排斥心理,成功说服楚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